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春芹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型学习组织中,以主体参与为有效机制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尤为重要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它的普及和功效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合作目的不明
   为什么要合作?从教师角度来讲,由于课堂45分钟尤其宝贵,加之总的课时有限,老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有不为才能有所为。对于那些答案非唯一性的内容,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的迁移;从学生角度讲,通过合作,可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有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仅靠个人难以解决,通过合作可以集思广益、深入探究,既能扩大知识面、扩展思路,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合作、合作解决什么问题应心中有数,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教师课堂过于随便,合作目的不明,使学生感到没有讨论的价值,这就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者表面虽热热闹闹,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白白浪费了时间。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明白,竞争和合作都是手段,最终是为了共同提高,强强联手只会更强。自我封闭或孤芳自赏只会走向没落。教然后知困,自己会是一个层次,会而能教并使人易懂又是一个层次,它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会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更高的层次。
   二、参与机会不均
   虽然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都能有主体意识,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参与机会不均。不少小组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只是组内一两个平时就崭露头角的成员控制着整个小组,他们“独霸话坛”,侃侃而谈,其他成员因其观点不被重视,或保持沉默,或顾左右而言他,至多充当陪客的角色。长此以往,陪客和主人都会失去兴趣,而使合作难以开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积极参与讨论,敏捷应对;同时要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具体可采取“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成果展示中为自己的小组挣分,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上尽力互帮互助,为整个小组承担义务,从而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
   三、忽视协作精神的培养
   目前合作小组中,重知识学习轻协作精神培养普遍存在,表现在有的成员不敢或不愿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人不能倾听他人的意见,有的人则因性格不合,宁愿和其他组成员活动。造成合作小组或沉闷乏味或争论不休,因而浪费全体成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合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应该向学生讲清,合作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为了培养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看智商,更看情商。作为小组成员,既要勇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人人性格都合得来,知识和能力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所有成员要有宽阔的胸怀,为了共同的目标,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谅解,这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
   四、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合作学习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合作学习的初期可能会显得比较乱,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同学可能会乘机讲闲话,因而有的教师和领导怕给管理带来麻烦,而不愿采用,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合作学习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加强约束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会的检查,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安静来评判纪律的好坏,有的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会喜形于色,但不能就此断定学生在谈天说地,凡是要具体分析客观对待,当然若能具体规定什么时间可以合作探讨(我所带的班每天晚自习下课前半小时),那操作起来就更为方便了。
   还有,合作学习在短期内考试成绩不一定能显出优势来,有时甚至考不过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班级。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要有胆识、有度量。允许失败,不怕失败,同时认真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合作学习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发展仍步履维艰,原因远不止上述四种情况,但不可否认它的优越性已经在一些长期坚持的学校或班级得以显现。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加强管理,合作学习之花定会越开越盛,春色满园。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