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燕萍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给小学阅读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但依然存在低效的问题。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准确深入解读文本,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优化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末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目前依然存在问题,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结果事倍功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求实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古诗,但我们对古诗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对诗词意义的理解上。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些老师把后面两句解释为:“孤零零的一只小船逐渐远去,越来越小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边,只看见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滔滔流向天边。”“孤帆”是江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片帆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大约可以知道:江南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开始;黄金水道,九省通衢,商旅之人熙熙攘攘,这样的大商埠,江面上难道会仅仅只有一片船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再结合作者的心情来理解:江面上千帆竞发,可是他心中只想着老朋友,眼里只看见老朋友的船帆。因此,“孤帆”是心中的孤帆,而不是现实的孤帆。可见,借助于时代背景,再深入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品味语言,就能够把这首诗读懂、读好。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求真
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注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若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求效
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就不必再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只需联系一下学生生活实际即可。反之,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的课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讲授,而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进行教学。
四、优化教学过程――求活
阅读课堂教学中,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才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比如,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不能随意改变。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又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学中可以灵活合理地采取变序的方式。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有效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4).
[2]李广,杨宏丽.上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