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明鸿 吴明
摘 要:小学教学应该贴近生活,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数学是生活中可以随手用到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数学教学可以更向实际生活靠拢。
例如,在学习面积公式的计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对教室的面积进行计算。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卷尺,在课堂上,对教室的长宽进行测量,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将教室的高度也一同丈量出来,这样学生们可以动手对教室进行测量和计算。学习热情高,亲自动手获得数据,然后计算,看谁算得准。同样的,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桌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同时动手,看最后的结果。这样还可以看出谁的课桌大,谁的课桌小,是否都符合统一的规范。这样的课堂上,学习不会枯燥,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通过对比或学生间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热情。
还可以在课上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进行数学计算。比如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模拟买东西,通过价格与数量的变化,来计算。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看谁算得快,算得准,通过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具有逻辑性的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有一个做长途运输的司机要出发了。他用做运输的车是三轮车,轮胎的寿命是2万里,现在他要进行5万里的长途运输,计划用8个轮胎就完成运输任务,怎样才能做到呢?这样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作为课后思考,让学生讨论计算得出结果。
数学作业也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数学作业都是一些仿做的题目,没有创新,学生做起来枯燥。而且多数题目都是单纯的计算,应用题少,因此做多了学生自然感到了枯燥乏味。学生的这种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有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更加开放的题目,比如,让学生跟着家长去买菜,然后计算出家庭的支出,通过各项生活用品的购买,来进行计算训练。
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因此,只要老师能够巧妙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肯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赵庆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培养.才智.2010(36).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