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环相扣 和谐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自主预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翔
自主预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预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预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一、自主预习的作用与意义
自主预习在七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自主预习能解决基础知识,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预习是新课改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预习的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实践中获得的教育,远远胜过教师的说教。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另一方面,自主预习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就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一些新鲜、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为了能激发学生自主预习而建构自主预习的人际环境,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成就动机和探索外界环境的动机。总之,自主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做教师的应该也必须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自主预习。
二、怎样设定自主预习的问题
首先设定的问题应该易明确、易懂,如果写出来,则应该是可读性强的。试想,如果教师或学生设定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无法理解就不知道怎样去自主预习,更没有明确的方向。其次,设定的问题不能太大或太难,也不能太小。问题太大就显得很笼统,学生不知如何回答;问题太难学生不能准确找出答案,浪费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结果事倍功半。对于太大或太难的问题,教师要学会“肢解”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加上几个小问题,减小问题之间的梯度,让学生在自主预习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达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最后,设定的问题要与正在寻找的学习或思维水平相联系,否则自主学习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发展良好的设问技能,需要了解知识和学生的技能、仔细阅读计划和进行很多的实践。
三、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
1.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前要明晰教师设定的问题,学生头脑中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生首先自己学习(也就是先独学),把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2.在自学时一定要保持安静,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老师设定的问题进行自学,把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掉,解决不了的,等小组合作学习时再解决。
3.小组内自主学习时,首先解决带标记的问题要达成一致意见,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解决带有标志的问题;另一方面一定要做好明确的分工,记录员一定要记录好该小组形成的共同意见为下环节的小组与小组间的展示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4.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小组长要关心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给他们以更多的提问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而促进学生实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合理地分组,6~8人一组,做到优秀生与“学困生”合理的结合,能够做到互帮互学、互相提高。
2.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时一定确保不提示、不讲解,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预习时在一旁巡视,个别指导,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教师在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时可以参与其中,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所以要求教师彻底改变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时一定要彻底改变观念。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知识,更应该是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让学生成为掌握学习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的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和学都会变得生动活泼,对学生的兴趣、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及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在教学中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做。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实实在在地得以实施,“七环相扣 和谐互动”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也正是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