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按乐曲的“风格”演奏作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兵

  摘要:演奏风格是不可能在有关作曲家的书籍中找到的,也是不可能在有关他的作品的论述中找到的,只能从每一首作品本身去寻找。
  关键词:风格?摇作品?摇语言?摇研读
  
  按乐曲的“风格”演奏一首乐曲应理解为:演奏的表达方式绝对符合乐曲的内容。须知,即使同一作曲家可能写出许多不同的作品,也必须从每一首乐曲中去寻找和发现真实的表达方式。我们首先必须致力于寻找所要演奏的乐曲的特点,而不是作曲者的一段特点。如果你能成功地以肖邦的风格演奏他的某一首作品,绝不等于你也能把他的其他作品弹得一样好。虽然说他的全部作品的写作方式可能是相同的,然而,在不同的作品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只有细致地研究每一首乐曲,才能找到他的正确的理念与处理的答案。这些是不可能在有关作曲家的书籍中找到的,也是不可能在有关他的作品的论述中找到的,只能从每一首作品本身去寻找。人们对某一艺术作品的多方面研究,有可能丰富他们的一般的知识,但永远不能使他们获得演奏这一特定作品所需要的特殊知识。惟有乐曲本身的内容才能够提供这些知识。我们从许多经验中,知道哪些只知啃书本的音乐家(或者如今所谓的音乐学家)通常博览群书,但他们的弹奏却很少超过中等的业余水平。
  为什么只能从乐曲本身找寻它的正确概念呢?肯定的,作曲家在写作时已经将他所知道和所感觉到的一切蕴藏在这作曲之中。那么,为什么不去倾听他所采用的特殊的音乐语言,反而走入其他艺术用语的迷途呢?文学就是文学,音乐就是音乐他们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歌曲中,但他们决不能相互替代。
  许多学习者从来不去学习如何理解作曲家的特殊的音乐语言,因为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运用所谓的聪明的特技去取得这首乐曲的“效果”。这种倾向是最可悲的,因为乐曲中的确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运用纯粹物质的手段:如通过音符、休止符、力度及其他符号、特殊的乐曲注释等等,作曲家就在他的作品中蕴藏了他整个幻想的世界。演绎艺术家的责任,在于从这些物质的材料中提取精神的实质,并把它传给听众。要完成这些,必须理解一般的音乐语言和每一首作品的特殊语言。
  但是――怎样才能学到这些语言呢?
  通过精密细致地研究(当然也要吸收)一首乐曲的纯物质的材料,如音符、休止符、时值、力度的指示等等。
  演奏者如能仔细而准确地阅读一首乐曲,这会引导他去理解这首乐曲中相当大部分的特殊语言。不仅如此,通过真正正确的研究,演奏者就能决定哪些地方应弹得恬静,哪些地方是乐曲的高潮,从而创造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的基础。从此,剩下的就是通过手指运用他所掌握的全部音乐才智唤起音响的生命――这就完全是技巧的任务了。要把这些纯属技巧的与物质的过程转化为有生命的东西。当然,要依靠个人的天性、感情、气质,依靠些通常被归纳为“天才”这一术语的众多的、复杂的特性,但这是追求艺术的演奏者必须有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单纯靠才华也不能揭示乐曲中隐藏着的精神内容,如果演奏者忽略对其中的纯物质组成部分作细腻的研究,从美感上说,他可能弹得很悦耳,但他永远也无法弹出乐曲的风格。
  我们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接近这首乐曲的精神境界呢?要坚持不懈地注意乐谱上所写出的一切,反复弹奏。如果你这样做,而且发现其中还有许多方面仍需努力去做到,那就证明你已经理解了乐曲的精神,而且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去掌握乐曲的精神。每一次重复都将使你在过去的音乐演绎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缺点,逐个消除。这将会使你越来越接近手头这首乐曲的精神实质。
  至于遗留下来的“纯技巧的任务”,也决不应该低估。要把个人成熟的概念传达给自己的听众,需要相当高度的技术技巧,而这些技巧,又必需在意志的绝对控制之下。当然――在上述事项后并不意味着每个具有良好的、控制自如的技巧的人都能够按乐曲本身的风格演奏。要记住拥有财富是一件事,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财富又是另一件事。
  有人说:过于客观地研究一首乐曲,可能会削弱音乐演奏中的个性。但是,如果十个演奏者都以同样高度的精确性和客观性研究同一首乐曲――毫无疑问,每个人仍然会弹得与其他九个不一样,虽然每个演奏者也许都会认为他的演奏是惟一正确的。因为每个演奏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内心和气质所吸收的才智来表现这首乐曲的。在形成这十种不同概念的明显特点的前后过程中,每个人可能都是不自觉的。但也就是在这种不自觉中形成的特点,构成了合理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才能使作曲家和演奏家在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融合。如果一个演奏者通过故意加上的情调、色彩变幻、效果制造等来表现自我,那就等于弄虚作假,最多只不过是属于“迎合低级听众”的江湖派。演奏者应该永远坚信他只是按照乐谱所指示的演奏。对于以各自不同的智慧聆听演奏者的表演的听众来说,乐曲将在演奏者的个性的光辉中出现。当两者不自觉地融合时,演奏者的个性越强烈,演奏也就越发光彩。
  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正确的理解,而这又完全依靠细致的正确视谱学习音乐语言!这样你将很快领会一首作品的音乐涵义,并明确地把它传达给听众。如果你想满足关于作者在写作时为人如何的这一好奇心理,那你可以对此进行探讨。但是,你的主要兴趣应集中于“作品”,而不是集中于“作曲家”,因为只有通过研究他的作品,你才能按照作品的原有风格弹奏。
  参考文献
  [1][苏]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个教师的随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2]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
  [3][美]艾尔德.钢琴家论演奏――近代外国著名钢琴家采访记.叶俊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