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作文,唤醒生命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明华
作文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手段。作文意义在于能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生命力是潜在的,需活化方能涌现。我们应遵循《新课标》指出的“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的原则,灵活结合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授予学生活化、释放生命力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作文意义的建构是自我建构,它为生命意义的自我建构奠基,而自我建构需要一种互动的积极的对话,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世界的理解以及赋予它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生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掌握写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内心的感情、显现生活的情趣。因此,作文意义的互动生成为生命意义的自我生成奠基。
一、写作的本质是对话,而写作的良性互动是成功对话的关键
作文的本质是互动,写作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主体基于这种互动的一种生成过程。这个互动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自我的互动,其二是主体与言语的互动,其三是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这三个方面的互动能否全面展开和互动程度的深浅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而作文互动的前提是意义情境。意义情境的深度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决定着生成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的世界里。价值因为意义而产生,而意义决定于环境能否满足主体的物质或者精神的需求。
写作的生成,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意义生成,第二是言语生成,第三是(精神)生命生成。作文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的自我生成,是主体在与环境和自我多次对话之后的意义生成。在作文的意义生成中,主体在激活言语的积累,在生成自己的言语,同样也是在生成自我、生成(精神)生命。我们一直在写一篇文章,那就是我们的自我,那就是我们的精神生命。
生命意识是主体对于自我生命价值感的认同。生命意识是一切积极健康隋绪的源泉。它是作文学习的灵感之泉、力量之源,也是终极目的。
读与写的互动:是与文本和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世界对话,与自我对话。既要准确完整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又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读与写的互动,对话是很重要的,郭沫若谈读书有一通二否法,通和否都应该建立在主体与文本、主体与世界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对话之中。
读也是一种生活,写也是一种生活,成功最关键的是两种生活的对话,沟通、互动,当然这个基础应该是主体的精神生活(生命)的丰富、积极和不断的提升。
莫里斯说,从来就没有阅读,阅读文章、阅读世界、阅读人生,我只是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爱默生说,所谓创造性阅读,就是把生活作为主体,把书本作为生活的注解。我也想说,从来没有写作,只有思考、发现和创造,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
在阅读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你一定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一定尽全力去理解,去求得融会贯通,这样只是做好了第一步工夫,你还要尽力去怀疑,去辩论,去否定。当然这个五到中间的手到就是阅读时候的笔记和感悟、点评,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朱光潜先生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多人体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朱光潜《谈文学》,作者注)
写作的准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称为积累或者习得的过程。它包括人生阅历、知识材料、言语材料、写作技巧和审美品位的积累、历练和提升。当然,这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有言语的积累,还有言语智慧的丰富;有感情的陶冶,还有意志的锻炼;有能力的培养,还有胸襟的开阔;有阅历的增加,还有境界的提升……作文准备的过程真是丰富多彩,引人人胜、趣味无穷,远远比文本来得有趣味。有句格言说,追求幸福比幸福本身更幸福,我想,可以改成,作文准备的趣昧比写作的趣味更加丰富、更为根本。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文心》夏丐尊、叶圣陶著,三联书店1999年11月北京第一版,17-18页。作者注),此之谓也。
作文准备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活是那么的色彩斑斓,它时而波澜起伏般的动荡,时而又清风明月般的静谧;时而还洋洋洒洒、铺天盖地。这里所说的生活,不仅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而且是我们的内心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真正的作文就必须表现生活的真――内心的真和真的内心。当然这就要求作文背后的那一个人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不断互动的人,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人。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这个道理。
写作(这里所说的写作是指从落笔为文到提笔完成的过程)应该可以用“一气呵成”,“水到渠成”,“风行水上”等等词语来形容。它是那么自然,那么轻松,那么悠然自得,简直就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所以古人说,“勤于读书,逸于作文”因为这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是写作的一种自然状态,也是写作的理想状态,但更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状态。作为初学作文的学生也应该去追求,因为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你能做好写作前的充分准备,完全可以获得写作的自由和享受。
生命与写作的互动: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语,见《幽梦影》,作者注)最理想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互动作文,它最核心的部分是生命与写作的互动。
它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互动。在生活中、在写作中,作者在思考,在反思昨天,在探索今天,在眺望明天。好的写作状态能够促使你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能够推动你热情地生活。而热情的生活也能够推动你积极地拿起笔去表达,去对话,去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真实的一个自己,去路见不平一声吼。
它还应该是积累与创造的互动,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你在阅读、观察、理解、求索;你又在发现、诠释、生成、创造。你看见自己的智慧在闪光,你看见自己的美丽,那么绚丽,五彩缤纷,你看到自己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它又是理性和感性的互动。在写作中,你发现,你有两个你,他们有时分裂,有时融合,有时甚至进行生与死的较量,那么惊心动魄,可是别人却浑然不觉。你在你的支章留下了他们搏斗的伤痕,辩论时的唇抢舌剑,友好时的和谐悠然……等到你回首往事的时候,“都变成了亲切的怀恋”。
当然,它还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当节日来临,给你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写下一句美好的祝愿,或者温暖的话语;当与好友分别时,你写下那一封充满怀恋和期待的信倾诉一番思念;当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闹反了脸,伤了彼此的感情,冷
静后回想起来颇感后悔时,你写下的那一行行真情文字。
它还应该是读与写的互动,享受和创造的互动,文本与生命的互动,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实践生命的互动…--
二、生命成长――互动的过程比互动的结果更加重要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善知识,有道行的人),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五灯会元》卷十七)
三般见解。前一种是常见,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来印证,纵使两个人的经验只是类似而非同一。中间一种,用佛家的理论体会,是扫除空幻见到真实。那么,后一种呢?显然不是回到三十年前,而是证得一种更高的真实,即禅悟所得之境。(张中行《禅外说禅》)
布莱希特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演员在台上可以使我们同时看到至少有三个人物,一个在表演(即演员的自我),另外两个则是被表现出来(一个是角色的自我)还有一个则是角色在不同情景中所显示的面貌,(角色的第二自我)。
作文中的我有三个,其一是原来的我,又可以称为平常的我;其二是反思的我,即对于经历的反思,经验的回顾和整合;第三个我是写作的我,三个我互相影响,并且直接决定了我的作文的各个方面。
熏陶、培养、激发、养成一种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习惯和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主体生命意识的激发和唤醒,这是最关键的,如果这一点能够做到了,那么,任何事情就都能够迎刃而解。
作文应该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锻炼的结果,舍此别无他法。悟性、灵性、能力、素养都是由此而来。
所以,兴趣非常重要,作文的动机非常重要,要研究它,爱护它,小心翼翼地爱护,就像爱护绿叶上晶莹的露珠。还要引导它,激发它,从间接的兴趣,到对于作文本身的兴趣和热情,到对于人生的兴趣和热情。当然,还要不断地提升它,用人类最高贵的精神,最美好的情感,最真诚的心灵,最丰富多彩的文化,最博大精深的胸怀,来陶冶它,使之臻于完美。作文教学应该是快乐教学,应该是成功教学,人文关怀,应该是使卵石臻于完善的水之载歌载舞。
人人都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展示自己,就写作而言,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一旦目的达到,希望变成现实,这就会产生一种“再写”的写作冲动。这样不断的良性循环,在学生个体写作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班级集体的写作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从成功走向成功,从对于作文的恐惧,走向喜欢,走向作文的自信,走向作文享受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走向人生的成熟和生命的成长。
作文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智慧、一种享受,难道不是吗?
这就是我心中的互动作文教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已经看到那隐隐的绿色,那么美好,让我陶醉。我在努力着,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作文教学,我愿意为之而付出我的一切努力,期待着那“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春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