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功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2.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使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个舞台。3.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其次,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老师从而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角色、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而使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