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俊萍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语言学科,这一特点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科的学习,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萌生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是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的基础
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主体建构,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实现想学、乐学、会学。
1.强化转变备课思维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是“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教师备课,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方法。应该多准备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的材料,保证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得以落实。把“教什么”换成“学什么、怎么学”,把“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备课思维的改变,突出学生主体性,更大地开启学生的智力潜能。
2.强化营造和谐学习环境、优化课堂结构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优美、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和愉快,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减少不必要的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分析讲解,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读书、思考、讨论、练习,让他们去动口、动手、动脑,自己探索和总结学习的最佳途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在实处。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激发创新潜能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课堂环境意识,努力去开发,积极去运用,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
1.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允许学生对认知结构等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不应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正确对待学生在字、词、句、段、文的探索中出现的一些片面甚至有些错误的意见和看法,以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积极引导开展探索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2.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自由,充分展现他们的好动性、表现欲,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进程,从而更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3.教师应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听说读写)提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自由参与,自主学习。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自己读、查、论、写丰富情感,表达思想感情,展示文化素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拓展创新能力。
三、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如阅读法、观察法、分析法、类比法、修改法、实验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把知识组织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添砖加瓦。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创新之舟”,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既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提出那种出乎意料、不经思考而难以回答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2.语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如涉及科学知识、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区人文景观、家庭生活等内容,让学生深入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文化的积淀,触摸历史的厚重,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增强探究意识和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学习了关于科学家或科普知识的文章后如《人类的朋友》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搞小制作,以培养学生创造超出已有知识范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
4.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经常让学生从网络、报刊、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培养他们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有效吸收、提取信息的能力及转化为自主、高效的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盂县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