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化学课是好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宇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应该有思想,有目标生成性,有激情,情境交融,有主线。
关键词:化学 好课 情境交融
什么样的化学课是好课?目前某些被冠以“好课”的许多公开课是表演型的甚至是弄虚作假。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好课,甚至不能算是一堂常态课。当然,好课是有的,只不过是相对的,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的最核心的要求或者标准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没有相应的发展,有无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好课”是以师生的进步来作为衡量的。师生特别是学生感觉自己有发展、有提高、有进步的课应该是一堂什么样的课呢?这样的课应该是――
一、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没有思想的人就是人们骂之为没有灵魂的人。学生本身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而且是具备立体思维、立体思想的活蹦乱跳的人,应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
化学学科也是有思想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微粒结构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是有根有据的,不会无中生有,其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杂乱无章的。
一堂好课,教师向学生传递有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要符合学科时代变迁、时代需要,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掌握本质的学科思想,要关注课程改革前沿和变化。
有思想的课定位准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有目标生成性
1,有明确的目标,该月标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相适应。
2,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差异;既平等,又具有层次性。
3,课堂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好课不应该是完全预先设计好的,完美无缺的,而是在课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有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人,有实现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中大家都有事干。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了一些变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个层面的学生,好的、中等程度的、困难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只是有的学生效率高些,有的学生效率低些而已。
三、有激情,情境交融
1,师生有激情才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2,“基础性”是情境交融的重要条件。即既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等基础的形成;既关注保证学生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更重视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
3,创设适宜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来源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关注学生是否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思维与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资源,不断结合教学情境灵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要关注不同资质的学生在多方面尤其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是否都有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4,要格外关注学习指导等诸方面是否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了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是否注意了因材施教及个别化学习指导,学生在认知、智能、情感等各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5,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关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能否为学习内容的情感所感染并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有主线
什么是课堂活动主线,应该是“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开启教育教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学习。问题之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对待问题却往往成了大问题。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撰文说:“中国的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得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有的老师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抽问学生,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也就是都符合标准答案时,老师才会感到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人士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学生什么都知道了,任何问题都没有了,那还要教育干什么?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应该十分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他们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表现在教育结果上:我们的学生善于回答问题,考试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考试成绩往往不如我们,但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
无数事实证明,善于解决难题固然需要渊博的知识、超凡的能力,但是能从无问题处不断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则更加需要深邃的思想和创造的智慧。所以,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考虑,我们不但要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同时更要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真理的人”。所以,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其标志是教师有无发展,学生在课堂中有无个体表现,有无创造性活动。一句话,就是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情况如何,是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的核心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