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文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做人的教育。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从而拥有更开阔的胸怀,更加注重真的探索、美的追求和善的向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思想元素,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在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此,语文课堂则成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就自然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现行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偏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老师、家长要的是分数,评价、就业要的还是分数。另外,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不良的影视、网络文学及色情,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着巨大变化。不少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精神家园,真情和亲情渐行渐远,他们思想道德的滑坡和人文精神的丧失日趋加剧。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训谕、人文素养的培养、前途理想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1、语文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既是美的传播者,也是美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优雅的情趣和端庄的仪表。当你走进课堂,其形象、气质要让学生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热情友善的面容,庄重沉稳的仪态,温文尔雅的气质,朴素大方的衣着,声情并茂的话语,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润细雨,自然滋生一种愉悦和崇敬心理,激发学生向上情绪,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渊博的学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人格魅力,耳濡目染,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是爱的付出。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要用爱的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师爱的阳光雨露中,使之茁壮成长,绽放美丽花朵,完善健康人格。
2、语文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熏陶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诸多名篇佳作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文学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作者把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强烈情感都熔铸在所描写的对象、所阐发的道理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最能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以诵读为本,让学生在感受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让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健全人格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让他们体悟和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立志、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历练求真、崇善、爱美的人格,做正直、豁达、谦逊、博学的现代中学生。
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实现的。它离不开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更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渐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