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物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敢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坚毅、锲而不舍的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 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之共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它是把学生领人奥妙无穷的自然世界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然而,创新精神应包括哪些内容?作为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形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挖掘物理学科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的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科学创新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创新,发现了一个个重要的定律,创立了一部部理论学说,造就了一批批杰出的物理学家。而无数的物理科学的发明,却都源于物理学家那种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视科学如生命的精神。阿基米德为探索王冠的秘密,冥思苦想许多天没有结果,终于在浴缸洗澡时发现盛满的水外溢而找到了王冠的秘密,从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富兰克林为研究雷电现象,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雷雨天通过风筝把导线接到空中,从而揭示了雷电秘密。牛顿为探索物理学奥秘,经常连续工作,不知疲倦,有一次竟然用面包蘸墨汁充饥,却浑然不知。教师要善于挖掘人文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人文教育内容丰富的优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与物理学史上重大发现相关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懂得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创新来自于乐此不疲的探索,来自于执着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的精神
2.1 培养学生敢想。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中学生思想不成熟,但有上进心、大胆、善于想象,有时会有稀奇的想法和奇特的表现,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教师要鼓励诱导,决不可讥笑、讽刺、打击伤害学生,毁灭创新的萌芽。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远镜、电话,没有大胆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新路子,才能创造出新事物。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重力更大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在学习无线电通讯时,对未来的学习情况进行设想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象、想象、再想象。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肯定他们的“独”和“特”,再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是与非,进行肯定,或疏导,或解释,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 培养学生敢问。提出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探索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专题,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指导,从中选出不同寻常的方法。鼓励学生对于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物理规律追根求源。例如:“这个定律、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能不能独立想出来?”,“这个定律、公式有什么用处?能不能找到新的应用?”,“这个定律和公式有什么缺点?应怎样改进?”,“这个习题是怎样想出来的?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学生只有时时不满足,才会萌生一个一个的内心涌动,才会上下求索,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欲望。
2.3 培养学生敢质疑。传统的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唯书唯师,人云亦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盲目地服从和顺从课本、教师,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提问,更谈不上质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营造勇于探索、勇于争论、敢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思维情景,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猜想和疑问。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有时听起来很幼稚可笑,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这样的问题里,往往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思想,这种创新精神是可贵的,教师不能主观武断的否定,更不能讥笑讽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3、创设实验条件,培养学生敢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敢想、敢问、敢质疑是创新的基础,而敢动手、敢冒险,勇于实践则是创新的关键。传统教学中,因种种因素,教师为了考试教实验,学生为实验而实验,出现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写我记的现象,学生畏手畏脚,不敢动手实验。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曾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规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实验机会。
3.1 让学生动手。坚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一动手,例如:在教“摩擦”一节内容时,让两个力气相当的学生上台做“夺瓶”游戏。一方抓较细的瓶颈,一方抓较粗的瓶身,看谁获胜。然后让获胜者手上摸油,再次争夺,看是否能再次获胜。
3.2 修改实验。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例如:在学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设计表格、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3 抓好课外。物理小实验、小制作,题材广泛,材料丰富。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是一种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例如,学习噪声的危害后,可以让学生考查自己生活环境的音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学习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后,让学生回家试着用家庭电度表的转盘转过的圈数来测量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同时,教学中经常开展这类竞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 改进实验。教师除了完成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完善现有实验不足,补充好的实验,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例如:在教室做演示实验时,后排学生往往不能看到天平、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指针偏转情况。可以以“改进天平、或电流表、电压表的显示度”为题留给学生做课外实验。
4、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学生顽强、坚毅、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失败。而中学生感情脆弱、意志不坚强,对待失败异常敏感,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学习情绪易出现大起大落。而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有失败,且失败往往大于成功。物理学史充分证明,面对困难、挫折,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实现创新。例如:法拉第在寻求电磁感应现象规律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可他并不灰心丧气,而是从失败中找原因,最后发现电磁现象的规律,为电能的利用建立了理论基础,从而开辟了电的时代。通过这些事例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同,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困难和挫折的原因,指导学生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防卫措施,克服和战胜困难,避免和减少对困难和挫折的错误归因,尽量消除消极防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