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绘画的欣赏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森特•梵•高是一个生命短暂而艺术长久的画家。作品就是他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梵•高的一生一直与苦难相伴,而他最终以令人惋惜的自了方式来告别他热爱的世界。他那敏感的心理和激情的创作成就了他艺术的辉煌――1600多件作品熠熠生辉。历史中许多画家最终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梵•高的艺术风格却影响到了许多的近、现代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奇迹。
【关键词】短暂 坎坷 压抑 狂热 真诚 艺术的殉道者
The way of enjoying painting of Vincent Wittem Van Gogh
Zhang Xueqing
【Abstract】Vincent Wittem Van Gogh is one artist, whose life is very short but art is long. His works is his body and sole. For it, he is willing to take a risk of losing his life and sane. His whole life is distressful, but he left this world he loved by a mournful way. His hypersensitive mind and worlds full of heartthrob has made him have achieved his illustrious art------more than 1600 pieces of bright painting. Lost of artists in the history disappeared from our memory in the end, but the art style of Vincent Wittem Van Gogh has influenced many latter-day and modern artists and also left us a great mighty works.
【Keywords】Brevity Full of frustrations Oppression Enthusiasm Empressement Martyr to art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7年(1853年3月-1890年7月),而他的绘画生涯也只有10年,但是在这短暂而坎坷的生活经历中,在这除了失败还是失败的现实生活中,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奔放的绘画世界。
欣赏梵•高的绘画不仅可以让人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开阔思维,提高审美意识,对色彩的组合搭配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更可以通过他的人生激励每一个热爱艺术、积极生活的人。
欣赏他的作品前,应该先了解他的生活和性格,再通过不同时期的画作来进行综合分析。
1.梵•高的生活。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一个小村庄,家族里有许多人从事着与绘画相关的工作,他从小就生活在良好而浓厚的艺术环境中。少年时期的梵•高进入了画廊当店员,他对工作热情积极,认真负责,为了提高美术经营方面的知识,甚至经常到附近的博物馆研习大师作品,且结识了一批新兴画家,这些都对梵•高走向画家之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岁时,梵•高被派到分店工作,他愉快而努力的工作赢得了提升的机会,但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和一腔的挚爱对暗恋已久的女孩诉说后,却遭到对方断然拒绝和无情的嘲讽。初次的失恋使梵•高渐渐趋向宗教,从中发现了很多的感受。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到:“若要在世上活动,首先要埋没自我,宗教思想的传播者,尤其要有这种观念。”[2]
23岁的秋天,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成为一名狂热的传教者,这段延续了4年的宗教事业在某种程度上严重而持久地损害了他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但是教会却认为梵•高的行为败坏了教会的名声,撤去了他的职务。从此,他对上帝绝望了。被教会解聘后,梵•高开始自省,多年来的希望和努力全部落空。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金钱,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抱负,更没有理想,失去了生存的支点。但是,他看到熟悉亲切的矿工时,却忍不住把他们画到自己的纸上。这时,他突然领悟到,他相交已久的艺术精灵向他微笑了。梵•高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深入研究大师的作品和技法,临摹画作,忘记了以往的痛苦、忧愁。他描绘劳动者的动作,不怕破格或夸张、扭曲。在他的画中,农家姑娘比贵族小姐更美丽。
1888年,梵•高独自一人来到了阿尔小镇,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地画画。他在孤独中紧张地工作着,但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备受煎熬的思想、每天连续不断的工作,却逐渐损害了他的健康。他一生画了1600多幅作品,但是这些融汇了很多流派特点,又有着自身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却不被人们认可,几乎没有卖出过一幅画,这严重损害了梵•高的信心,使他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怀疑。
在与画家高更发生冲突之后,梵•高的精神终于崩溃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随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即使遭受着身心痛苦的折磨,他也是表现得不以为意,待情绪稳定之后,继续作画。他夜不成寐,疯狂的工作节奏使梵•高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1890年7月,梵•高背着画架走向广阔的麦田,开枪自杀。
2.梵•高的性格。梵•高生于荷兰资产阶级世家,有着很好的环境,再加上家庭良好的艺术氛围,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人们的倾心关爱和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的一生和绘画。
少年时期的梵•高虽然沉默寡言、不大合群,但是对工作热情认真,而且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观摩和研习,就此可以看出他的认真和执着。
但是暗恋少女无情的拒绝使梵•高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消瘦不堪,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频繁出现。
正当他以为自己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以炙热的情感把自己奉献给宗教事业和贫苦百姓时,福音派教会却认为他的行为有失体统,因此撤去了他的教职。这件事情让梵•高失去了理想和信心。
在梵•高把绘画视为生命后,就忘记了以往的痛苦、忧愁。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的痛苦之后,在经历过所有的人们不理解与嘲讽的目光之后,他依然认为艺术家就要用自己的方式来作画,否则活着就没有价值。疯狂的工作节奏使他的身体受到损害,精神也因此崩溃而进入精神病院,但是他的思想超越了所遭受的一切痛楚,在绘画中彻底的燃烧了自己,成为艺术最狂野的殉道者。
3.梵•高的作品。沿着梵•高的生活历程,我们来一起欣赏他不同风格的几件艺术作品:
3.1 《吃土豆的人》(1885年)。梵•高没有学过解剖学的知识,结构不对头,比例也不对,画法古怪。他笔下的农民有着黝黑的肤色、大翻的朝天鼻子、凸出的颧骨和大耳朵,他们粗鲁而又朴实。在梵•高创造性的描绘中,深褐色的背景显得厚重而温暖,整个画面都沾着有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面中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被熏黑的墙,女孩给家人端来了土豆,母亲在倒咖啡,一盏灯照亮这一家人,每个人的脸上都表露出一幅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这些人是不同于“文明人”的劳动人民,他们凭着诚实的劳动,挣得自己的粮食。这件作品是梵•高的第一件代表性作品,堪称是他的《晚钟》。[3]
3.2 《铃鼓咖啡馆的女人》(1887年)。在这幅画中,梵•高设法摆脱的枯燥阴郁风格与他正在接触和吸取的印象主义的明快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沉重的从黑色中提取出来的褐色和温和温暖的黄色,尤其是那粗糙、斑驳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咖啡店女老板身后草绿色的墙壁上陈列着一幅鲜艳的日本版画,并且与鲜红色的桌子边缘形成呼应。那些短促而有力的笔触涂抹上的色彩是他新使用的方法,与印象主义有着共同之处。
3.3 《向日葵》(1887年)。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因为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翻涌的内心烈火的写照。他画过好几幅向日葵,其中以1887年的《向日葵》最成功。即将枯萎的向日葵,象征着生命的奄奄一息,被切断的血红色的根茎象征着生命的结束,黄色的明亮和蓝色的阴暗形成了对生命的渴望和赞颂,让人感受到一种非现实的美,有力的笔触、强烈的色调,奏响了一支感情的交响曲。
3.4 《衔烟斗的自画像》(1889年)。这幅画是梵•高在发病后割掉一只耳朵,被人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得到缓解时的一幅自画像。在这幅作品中,他穿着工人的衣服,戴着皮帽子,即使遭受身心痛苦的折磨,也看不出精神错乱或苦难的痕迹,依旧从容的吸着烟斗。画面中橘红色的背景把帽子上一簇簇直立的深青色的毛衬托得格外醒目,下方的红色墙壁和梵•高身上绿色的衣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之裹在头部伤口上的绷带,配在一起非常刺目,整个画面充溢着紧张压抑的气氛。这种独特刺激的视觉矛盾的效果,表现出了一个沉思的,在肉体和精神上深受伤害的,为了掩藏自己而紧紧裹在衣物里的男人。他以此来逃避外界对他深深的伤害,他对弟弟坦言:“我越是丑陋、衰老、堕落、病弱、贫穷,就越想创造出辉煌而又和谐的明丽色彩,以达到报复目的。”[4]
3.5 《星月夜》(1889年)。这幅画是梵•高象征主义色彩的名作,线条粗大、强韧、简洁,旋转律动的线条充溢着画面,不论是大地、天空、星星、树木,都呈现出令人眩目的动感。翻滚的空中,星云回旋,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漩涡,宛若巨龙在翻飞翱翔;深绿色的松柏树象一股黑色的火舌扶摇直上;紫蓝色的群山蜿蜒起伏;山上的教堂用尖利的顶端刺向天空……
所有的一切都在回旋、躁动、烦闷……在夜空中放射出艳丽的色彩。在这画面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涌起狂热的漩涡。整个夜空都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峦在骚动,星月在旋转,这些都再现了画家躁动不安的内心和狂乱的感情世界,同时也反映出画家深深的绝望。
文森特•梵•高的一生追求真实,简朴自然,他用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所有的花木、田野、园林,都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有生命,有灵魂,会讲话。在梵•高的绘画生涯中,心情和笔触相随相映,安宁和狂热、放纵和压抑、期望和痛苦、热爱和绝望相互交织。
梵•高,有人称他是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疯子,当我们重新审视梵•高,他的自我惩罚、自虐、直至最后的自毁,这些行为有对宗教的狂热信仰,更是对世俗社会的抗拒,他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现实社会的无能为力。尽管他的艺术触犯了传统的趣味,但他在其中无情地剖析自己,探索自己,他始终是真诚的,这其中还保持着对自然世界的热望和纯洁的精神。
绘画是梵•高的生命,而他的生命也因为绘画而璀璨夺目。
注释
1 《梵•高生平与作品鉴赏》
2 《梵•高艺论》
3 米勒的代表作品之一
4 《梵•高的书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