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是当今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作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问题,创新出新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上、课堂教学的组织上都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对所学知识多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深化。
2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学习数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传统教育一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思维特点出发,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众所周知,由于小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他们想象的空间、思维的深度都极其有限,总是停留在仅有的生活经验和仅有的知识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已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诱导,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思考,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合理想象,引导他们获取知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是创造的前因。好的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为学生制造“悬念”,让学生利用这些“悬念”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行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
3 联系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研究数学。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4 强化思维训练,开展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状态。只有强化思维训练,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思维因素,精心设计开放性题目,强化思维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光靠教材的教学是不行的。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发挥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使学生应有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4.1 加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创新,就是找出事物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解决的新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数学对象为发散点进行各种方式的发散,引导学生想开去,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中的发散对象是多方面的,如对数学概念的不同表述,对数学命题或习题的推广与引伸,对数学公式、法则的变形与派生等。发散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对应用题而言,就可以是“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将解题途径、思想、方法等作为发散点进行发散。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去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提出异议,对于陈规习俗敢于打破,从而提出新思想,找出新方法。收敛思维是人们根据己知信息,为问题求得唯一或最佳方案的思维。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只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新能力的发展。发散思维是多问思考,它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方案,但并未提供最佳方案。它需要经过收敛思维的分析、筛选,找出一种最佳方案。收敛思维是以发散思维为前提的,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发散,才有可能引出最好的收敛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经常同学生一道对数学问题进行各种解法分析,探讨各种可行性解法,同时也教会他们善于筛选与转换,用最好的收敛方式、最好的语言表述来阐述问题。
4.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中领悟数学的真谛,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掌握及运用,提高其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如学了面积之后,可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教室、操场花圃、圆形水池的面积: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后,可让学生制作一定尺寸的纸盒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学了比例尺后,可让学生测量算出旗杆、教学楼的高度;学了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测量酒瓶容积这个实际问题,大部分人认为酒瓶上半部既不是圆柱体又不是圆锥体而感到无法计算,可那些爱想办法不认输的学生却想到,先在瓶内装大半瓶水,算出有水的这部分圆柱体的容积后,再把瓶竖倒过来,算出上面空着的这一部分圆柱体的容积,这两部分的容积和就是这个酒瓶的容积,你看这个方法多巧妙。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