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留思维空间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文章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空间 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抛砖引玉法。所谓“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点,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
  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
  2 演绎归纳法。所谓“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
  如习题课讲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 蜻蜒点水法。如果说演绎归纳法是教师演绎、学生归纳,那么蜻蜒点水法则相反。此法教师只在重点、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示。大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4 蓄势推导法。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目的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5 故意停顿法。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6 存疑激思法。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考: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