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通过优化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能有效避免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促进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是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一是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準备活动的价值;二是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三是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身体发展状况契合;四是要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课堂效率
一、前言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准备活动实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练习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中,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大脑皮层判断、分析运动的能力,需要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同时,开展准备活动,也有利于加强中枢神经调节运动器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协调、准备完成相关的教学动作。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部分师生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可长可短,随意应付,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准备活动的开展是一节体育课教学的序曲,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充分的准备活动,在确保课程目标顺利实现的同时,对避免学生运动不必要的受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深入探究,不断完善,发展出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使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而言,开展充分、到位的准备活动,对于增强学生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动作不规范、不到位,更有甚者趁教师不注意停止活动。透视学生这一系列行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1.学生认识不到位,误以为课前准备活动并不重要。学生在平常自己开展锻炼时,在运动前并未开展准备活动,自我感觉也很良好。他们课前准备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可有可无。
2.教师在设计准备活动时,一味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来行事,或者几乎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做同一套的准备动作,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自然积极性低,效果不佳也就差强人意。所以,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备好相关联准备活动,多样化准备活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准备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1.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价值
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价值,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准备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安全,避免运动损伤事件的出现,而且能够使得学生牢固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与技术,增强身体素质。所以,准备活动开展情况对体育课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体育课普遍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在这一时间段,受学生生理和天气原因的影响,学生难有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绪。基于此,教师更应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精心设计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
准备活动集体形式最为常见,在充分考虑器材、场地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准备活动新颖、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徒手体操,也有器械操;既有通行练习,也有专项练习;既有模仿练习,也有辅助练习;既有走、跳、跑、投等基本活动,也有韵律操、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有趣、多样的准备活动,不仅使学生心血管、呼吸、肌肉、关节、韧带等生理得到一定的活动,而且激发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用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来刺激学生脑皮层中枢神经,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用形式多变的方式开展同一类型的准备活动。例如慢跑,可对跑的形式予以创新,组织回形跑、旋形跑、图形跑、交叉跑、分并队跑等,以新颖有趣的活动,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慢跑的兴趣。再例如,徒手操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创新,可开展多人操、双人操、韵律操、健美操、行进间操等,还可以将方向、节奏进行改变,从而发挥振奋精神、激发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在体操队形组织变化,将体操队形变为口字形队、双圆形队、圆形队、相对或相向列队,或按事先设计好的图形或图案列队等。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身体发展状况契合
准备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有关的肌肉群,使学生的身体较早地进入工作状态,在生理机能上做好准备,促使学生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身心调整到理想状态,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基于此,教师在准备活动设计时,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动作技巧,准备活动的基本结构、动作的性质与体育课教学内容要基本相似,学生通过模仿性练习、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等以达到提高学习正式动作的适应性,由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例如,在短跑课中,可以先进行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及后踢腿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对学生学习短跑,树立相关正确的概念,在学生大脑的映像中和相关肌肉的刺激,都会打下不同程度的烙印,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促进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设置准备活动时,教师不能采用大一统教学模式,应针对每一个班级学生特征进行针对性设置。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基础等特点进行设计。如果学生积极活跃或水平较高,一般性准备活动的时间应相对缩短,可以进行更多的专门性活动与主教材有关的一些模仿、辅助或诱导性练习,让相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得到更充分的活动,加强各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协调;如果学生沉闷消极或水平较低,则应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活动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能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活动或游戏。
4.要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组织和实施准备活动的科学程度,关乎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以学定教,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对准备活动的时长、运动量和趣味性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能时间过短或过长,也不能枯燥乏味,更不能使强度超过学生的承受范围。准备活动的最佳时间应以体温为准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天气状况、教材内容等因素而定。一节体育课的时长45分钟,准备活动时间设定10分钟为宜。时间过短,准备不足,影响进一步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体能消耗过量,也会影响课堂练习时间和成效。准备活动运动量的设定,应坚持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一般情形下,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中等强度最好。具体可以依据学生的出汗、心率等情况来判定,心率约一般达100—120次/秒左右,负荷量不超过基本部分负荷的1/3,学生感觉到体温升高,情绪亢奋,微微出汗为最佳状态。
四、结语
要上好一堂高效率、高质量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非常重要。这就像一幢雄的高楼,没有坚实的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准备活动的开展就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取得高质高效的基石。教师应积极改革准备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突破公式化、单调化、一般化的教学框架,增加准备活动的多样化、针对性,既可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出现,又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运动水平得以提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