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行为科学研究: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上课,勤学好问,作业认真及时总结等,对学生的学业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表明:个性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每篇课文,学生都应作一下课前预习。但许多学生却不知预习是怎么回事,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应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并将查出的字、词含义等知识弄懂。如在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多动手,翻查字典,这样上课时教师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其次,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写法特点。再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听讲,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所谓耳听,就是要认真领会教师课上所讲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认真做笔记。目视即指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种演示。如在上《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当师生一起赏析紫藤景图时,教师先用动作、表情示范作者远眺、近观、仰视、俯瞰紫藤图景时的情形,然后请学生朗读有关的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把自己置身于当时那种环境进行画面还原。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别于小学的教学方式,作为初中的新生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字典、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教学中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评讲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今天的中学生,阅读能力大都很差,并且爱阅读生活中流行的书籍,而流行性读物,大都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学会鉴别,选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有用的读物来读,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等。这些经典作品,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增强认识、体验情感有很多的益处。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还需要持之以恒。多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