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让阅读变得生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①“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②“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
  1.“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阅读期待”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浪潮中激起的一朵小浪花,折射出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知识本位,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人的千姿百态的个性差异。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个性和培养创新,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阅读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个性特点及认识水平,即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因为阅读并不是阅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阅读者对文本意义始终带着一种期待心理去领会、探究和思索,包括对文本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
  1.1 关注智力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慧论认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的智力差异。课堂上,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不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在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后,我说: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喜欢说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榕树的美;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百鸟图”;收集了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喜欢读的同学则可以尽情地读、美美地读……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露才华的同时,也建立了各自不同的期待心理,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
  1.2 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从原有经验出发向高级迈进的过程,在完成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可以说,正是这些错误导致了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成功,学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有权利尝试错误和体验成功。课堂上,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努力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的观点与众不同,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不休,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争敢辩、敢于出错……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完全解放出来,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之中时,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才会更生动、更富有活力。
  2.“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分析、概括、诵读,过分追求语文的确定性、统一性,忽视文学语言个性体验的独特性、模糊性。这显然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的。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悟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作品的意义并非是文本产生于作家笔下时就凝固的,而是由读者逐步发掘出来的。所以才有了“读书前不可有己见,读书后不可无己见”、“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所以《课程标准》才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1 主动表达情感。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阅读相关文本时,对文本的形象的把握就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描绘得就更为细致鲜明。这样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易于动情,体验的欲望也更加强烈。如教学《海滨小城》一文,有几个由于父母的关系常去滨海城市小住的学生就显得特别兴奋,发言更是争先恐后……他们对蓝天、碧海、沙滩,以及庭院、公园、街道等美景的感受远远超出了文本的描绘。只因为他们曾经亲身领略过!因此,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不但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感染其他生活经历比较单调的学生,带动他们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
  2.2 主动探索求证。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曾经指出,“我们祖先提出‘学问’二字,就是要‘学问问题’,不是‘学答’;现在很多学生很注意学答而不是学问。”的确,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使于问题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急于想问,急于想知’的心理状态之中,而后才能在学习中主动探索求证,善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2.2.1 读题质疑法。“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我采用了“读题质疑法”导入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葬礼才叫特殊呢?”“谁为谁举行的葬礼呢?”“在什么地方举行的呢?都有哪些人参加的呢?”……有了这一些问题的期待,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从书中阅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2.2 悬念制造法。“假如你在海上看到有一只船将要遇到危险,而你又能通过自己的方法帮助它,你却没有做,船失事了,你的心情会如何呢?”这是我在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时,上课伊始设置的悬念。课堂上,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特别是以前作过好事,而被人误解,就更加想知道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期待,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2.3 情景创设法。“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座名山玩玩,感受山的壮丽。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名山――黄山。那让我们就去美丽的黄山看看吧!现在请旅客们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此时播放有飞机起飞的声音,老师则一边指录象一边当导游进行解说。“……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随老师一同走进黄山,去领略他的美吧!”随即播放课件〈黄山的风光片〉,老师进行配乐解说。这就是教学《黄山奇松》时,我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片断。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不但构建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