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应广泛地进行运用。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在其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适应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创造具体的“图、文、声、像”人文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能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能取得其他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常见的问题,使学生消除知识间的陌生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如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动画,动态展示弹簧伸长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一个量的变化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作为难度较大的“函数知识”的初步介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如,在教学“比较线段长短”时,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利用CAI课件先出示图形,一只小狗和小猫分别从S形的路段和直线的路段出发,速度相同,问谁先回到起点。可引起学生的争论,进而引入新课。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运用多媒体手段表达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教材中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可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一个课件,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通过旋转、翻转、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轴对称、关于某点中心对称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点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性质时,可通过图形位置移动的动画模拟,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两图形的分、合、分等变化,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性质。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化抽象为直观,而且通过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在事物的运动中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可利用“几何画板”做一个正方体,给6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展开,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以其速度快、直观性强、易操作等优点,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笔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利用投影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图片,并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图形,学生突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因为那些平时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实物,原来可以在多媒体的屏幕里出现,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很快就可以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圆柱、圆锥、棱柱等。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拖动目标到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农村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制作设计课件,从知识复习检测,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