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国珍
摘 要: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了一些问题;服务意识差,语言粗野不文明,甚至出现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因此,对青少年加强人格培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人格培育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格魅力;融合性;适时适度性
现在许多学校因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过于重视智育,学生的心理往往成为教育的盲区,据悉,中学生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达22.8%。有人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总目标首先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场教学改革的春雨,我们应凭借这场“好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于“细无声”中塑造他们的人格魅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成功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第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二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一、遵循原则
1.根据心育原理,遵循融合性原则
语文阅读训练和心理教育不是粘在一起的两张皮,而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语文教材本身,还是教学环境和师生双方,都充满着心理教育的各种原材料和契机,教师不是非要在某堂阅读教学课中刻意地去渗透心理教育,而是要主动科学地将已有的心理教育材料或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发挥,从而使阅读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见。如在教学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时,让同学们通过文中一个人克服饥饿、寒冷与病痛,在绝境中求生存的传奇经历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到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斗争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执著可贵的生命力。
2.根据教学内容,遵循适时、适度性原则
语文心育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心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必须适时、适度。所谓适时,就是要捕捉最佳心育时机。如,在教《父母的心》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时,我适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时忽略的父母心。通过交流与反思,学生深切地体悟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眷眷之心,也反思到自己对父母爱的粗心和不理解。所谓适度,可以体现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心育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心育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心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实际的切合“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二、策略与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机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态非常重要。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大都抒发了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在反复吟诵之中明白:对于生活中的挫折,要永远以豁达的态度去对待,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如李白的《行路难》,在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入世的乐观精神,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进酒》则道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壮志与豪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
2.在领悟课文的内容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章,除了少数说明文外,它们都是作者积极人生观的反映。教师在教这些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如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茫茫沧海,是不是能够激起年轻学子的凌云壮志,开启他们博大的胸怀?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花,是不是能唤醒同学少年的高洁性情,培养他们的美好节操?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议论文,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居里夫人那种不求索取,一生沉醉事业的奉献精神和人生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索“我的信念是什么?”,由此适时组织以“我的信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从而让学生明白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明白该怎样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在剖析人物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大千世界的自然美,生活的情趣美,人物的人格美的艺术总结和作家情感的凝铸,语文课本里面的许多人物都以其健康、高尚的人格在我们心头树起一座巍峨的丰碑,令人敬仰,催人奋进。当杜甫蜗居于风雨飘摇的茅屋,在饱受凄风冷雨之苦时,仍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情呐喊时,那种宁愿自己冻死而念念不忘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有谁不为之折服,为之动容?当海伦・凯勒通过不懈的努力,凭着触觉去感知世界,战胜了黑暗与寂寞时,她那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不也让我们深深叹服并且仰望终身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初中语文课堂能在琅琅书声的同时,撒满人格培育的阳光,让学生在感悟到语文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宋瑞.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初探[M].当代教育.河南新闻出版报,2005-01.
[2]陈享丽.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M].当代教育.河南新闻出版报,2005-03.
[3]周贤宾.德育工作初探[M].中国教育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2005(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