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天明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位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把握无声的语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以激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二、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灵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仪容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乃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爱于“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教师还需要努力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这些无疑成为教师形象魅力形成的关键。
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三、领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善于利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词句中的英雄豪情领悟得更深、更透,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构建,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寓教于情,让语文课更加美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