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章海燕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是主渠道。要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以适应课改的需要。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让一言堂成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要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最后,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这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课堂改革大胆质疑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呢?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了。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爷爷的芦笛》一文时,强强在海边第一次独自过夜,在潮汛到来的夜晚,强强的心理经历了害怕、焦急、担忧。这时播放海啸声,让孩子闭上眼睛体验这慢慢的长夜,迷蒙中仿佛听到一种奇特的声响,学生此时敢于质疑:“传来的芦笛声是真的吗?”“传来的芦笛声不是真的吗?”一种说是真的,是听到的;一种说不是真的,因为有“仿佛”一词是脑海中的。此时,我尊重学生,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抒己见,因此课堂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丰富想象,诱发冲动,让学生善问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呈现学习过程,调控学习过程,获得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夹竹桃》一文,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像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作者为什么这样幻想?”此时,多媒体课件投影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图,“你有什么幻想?”“为什么产生这个幻想?”学生善于去想,也就善于去问。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读书,静思考,去发现问题;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3)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总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朱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培训精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开发区校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