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对策的几点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掌握农民需求,找准切入点,主动参与到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来。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利用信息化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拓宽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有效促进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农民技能,实现城乡资金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59-02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结合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推进模式,使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农村居民信息拥有状况得以大幅改善,从而有效减轻城乡之间的信息分化,最终实现城乡信息融合的目标。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加快网络改造和支撑能力建设,增加专项资金投入,推进光纤入村和综合接入,达到视频流媒体业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宽带互联网普及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教育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延伸覆盖。特别是将网络普及到尚未覆盖的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各行业应用类网络应用,推进农村信息点接入,充分利用网络的节点资源将更多的信息应用和资源传送到农村。
  政府对运营商的亏损给予事实求是的经济补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必要将农村通信发展纳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以扶持,对电信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性银行贷款及政府贴息或无息贷款等措施。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应考虑调整产业布局,减少城市和干线重复建设,利用政策上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投资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通信投入,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出台“鼓励乡镇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在推进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应以具有一定规模、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
  二、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服务不健全是快速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瓶颈”,为此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切实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抓好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实施广播网、电视网、通讯网和互联网的村村通工程,着重解决好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加强乡村黑板报、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乡村大喇叭等传统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传统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固定电话和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等手段发布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产品价格、实用技术、病虫害预报、村情村务等方面的信息,全方位、多层次为涉农企业和个体农户提供信息服务。
  三、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信息平台
  政府应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加强对涉农信息资源整合规划更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整合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为农民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信息的扩充,改变目前农业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全国信息多、区域信息少的状况。
  在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市场运作的框架下搭建农村信息平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开通农村电话专线咨询,聘请农村专业户或专家为农民解答疑难问题;(2)开通农村信息专网,政府各部门负责提供专用信息;(3)在乡镇政府辖区设立网络文化服务站,为农民查询信息提供帮助;(4)在村里选择文化素质较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设立信息示范点,同时给与一定政策支持。当然,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应因地制宜,使信息传播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抓好农村信息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能否得到有效应用,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信息人才是信息化的依托,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因此,人才问题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人才问题得到解决,信息化方案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迅速启动并正常运转。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农村信息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缺资金、缺人才,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屈指可数,制约了农村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为了促进计算机入户,有条件的地方农户购买计算机,当地政府给与一定的补助,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其次,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农业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课程,或是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并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媒体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培训信息员,利用各种资源及时收集、传播、反馈信息,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政府要培训乡镇、村信息部的信息员,让他们学会先进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技术,除教农民农业技术外,还应承担计算机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带动农民增效增收。
  总之,农村信息化建设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农村点面广、市场发育不成熟,各地农村的环境、条件和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各地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丛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加以推进,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固始县委党校
  作者简介:陈帆(1969― ),男,河南固始人,硕士,固始县委党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新红.新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建议[J].中国信息界,2007,04.
  [2]张红胜.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01.
  [3]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06,01.
  [4]林晨鹏.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信息化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9.
  [5]杨露,黄世祥.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信息化实现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