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旭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具操作是动手实践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充分发挥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拼拼、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在感知中行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行成各种学习能力。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加强学具操作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在教学“单位1”这个概念时,出示两组学具1个苹果和6个苹果。然后引导观察讨论:苹果的数量有什么不同?但是都可以用同一个自然数来表示吗?学生通过讨论、摆一摆,知道两组学具都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从而引出了“单位1”的概念。通过观察、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进而悟出“单位1”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又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准备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乒乓球、积木、玻璃杯、牙膏盒等等,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二、学具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忆优于有意识记忆。他们多是活泼好动的。学具操作正好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转化和发展。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效益有显著提高。同样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利用学具和不利用学具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用。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做了一棵圣诞树,上课时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摘圣诞礼物,在课堂上展示圣诞礼物的个数由10――5――0的变化过程,最后树上一件礼物也没有了,礼物的件数就是0,记作0,通过以上过程展示,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
  三、学具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和转化。因此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而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探索能使人类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是能够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的,由此能够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远比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强多了。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学具的使用,加强了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4.使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学具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牛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