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文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尤其不爱看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章和著作,这是因为没有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个性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先激发起他的兴趣,要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文章开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让他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或多或少能读出收获,品出意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读其他较难的和思想深远的篇章,对于那些深奥的优美的文章,经过反复阅读才可以了解深邃得道理,达到陶冶情操目的,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阅读能力也就有所提高。
   二、教会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习惯,就必须着手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因为,我们不难发现,或许学生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读过不少文章,但学生总不知道拿到一篇文章该如何下手,即就是看完文章后也心里没底,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了什么或告诉我们什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学会精读、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是对一篇文章除要了解文字意义之外,还要把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点有条不紊地印入脑中,要全神贯注地一面阅读,一面体会,并由快而慢地读熟,能品尝其韵味为止。
   其次,掌握浏览,略知大意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在阅读中广泛地涉猎大意,能够一目数行,迅速扫描和提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或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内容,只快速阅读相关部分。
   最后,要学会扩展阅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相关作品,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阅读整篇文章和整部作品,从读课文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扩展阅读作为精读和浏览的补充,可以极大地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将习惯意识渗透给学生,如在读文章前养成圈点勾画查找字典的习惯和认真读好书的习惯以及利用闲暇时间选择有益书籍阅读的习惯等。让他们努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别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有差异,他们即使阅读同一内容,可能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而有不同感受和想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现在有些教师生怕课堂冷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该是有人讲话,要么老师在讲,要么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的,我们老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让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自己思想问题,让喧闹的课堂静下来,营造一种静思冥想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文中的语言,让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将想象驰骋,生发出各自精彩的奇思妙想,迸发出异彩纷呈的智慧火花。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产生。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因为教师是课堂阅读的示范者,组织者,是学生阅读活促进者,当然也是阅读教学的对话者之一,因此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的阅读,例如,记叙文的阅读首先要明白其六要素,除此之外要有表情地朗读出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语言,做到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阅读。对于诗歌的阅读,要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音乐感,因为诗歌比其他文学作品要求更高一筹,不但要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还要用有节奏的声音把这种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传达出来,诗歌的节奏除了用押韵、平仄来表现,更讲究重音、语调、语速的停顿等技巧的运用。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一定要先查字典读准字音,再对照注释略知大意,然后注意文言语调和停顿,反复读,有感情地读,直到熟读成诵为止。所以,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离不开阅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阅读技巧,不但要教会学生精读、细读等方法,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才能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