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好课堂 “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激发内在动力、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课堂平等愉悦,创建“动”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学生创建一个敢于“动”的平台。
  1、转变观念,形成师生平等意识。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与教师平等人格的人,必须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由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转变观念,才能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
  2、情感融洽,构建平等民主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学习,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指出老师的不足。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提高,思维会得到发展。
  
  二、设计精心巧妙,激发“动”的兴趣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动”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和设计,让学生在激情与互动中学好语文。
  1、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教学这类教材时,要以读为主,在朗读中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读的方式要能激起学生读的欲望和热情,配乐朗读、欣赏画面朗读、分角色读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读即可感知文本的情感。
  2、讨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影响深远,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只要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意见。
  3、表演。新教材增加了剧本。对于这类教材,让学生死板地去了解剧本的特点,不如让学生亲自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去注意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舞台提示。学习《半截蜡烛》,对故事了解之后,我要求学生研读剧本,演一演。学生兴趣很高,合理分饰角色,在小导演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排演。学生从表演中体会到的思想情感,对剧本的认识,比老师灌输给他的要深刻得多。
  4、质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探究的动力就是“为什么”。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有的教师生怕学生提问出乎自己预料,不敢让学生大胆质疑,压制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学《太阳》时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学生提了许多关于太阳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探究,交流后,还剩下几个问题,这时我故作为难地说:“大家的这几个问题涉及到的知识比较专业,老师也不能帮你们解决,怎么办呢”?学生议论纷纷,说可以查书,可以请教家长,这时一个同学说:“查不到的话。我以后可以研究。”谁能说,孩子探索科学的种子没有在这时候种下呢!
  
  三、评价个性独特,享受“动”的收获
  
  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处于良好心理状态时,思维活跃、记忆清晰、求知欲强烈。反之,则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用个性独特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维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后,我评价道:“你的朗诵让老师陶醉了,听着你的朗读,似乎一碧千里的草原就在我眼前。”学生显得很兴奋,其他同学则是难掩的羡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用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