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系生活实际 使数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玉平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学生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凸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贴近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纵观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又是学习反比例的基础,因此,学生正确地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没一味地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从底面积、高和体积这三个量来理解“相关联的量”“正比例的意义”,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我们的一本数学课本大约5元钱,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接受了国家5元的资助,5个人呢?15个人呢?我们全班呢?全校呢?全国呢?既弄清了数量、总价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再参照课本自主学习,并且举出了许多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由于我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也就是在我们身边找到了数学的原本,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将枯燥的知识生活化,学生易于接受,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动手中、观
  察中体验、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去发现数学、研究数学,在动手中找到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产生”一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发现有时不能正好用整数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就用到了小数,再结合课本了解小数的产生历程,学生很自然地学到了新知,何乐而不为?
  再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视频展示台的投影入手,先准备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字号为小5号。
  师:我来试试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谁能看清上面写着什么?
  生齐:看不清!
  师:(将卡片放在展示台上,调整缩放键,让刚才很小的字逐渐放大,边操作边说:“看清了吗?” 然后继续放大,接着再问:“看清了吗……”最后再调整至合适的大小,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再大声的把这些字读出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刚才还看不清,现在为什么看清楚了?
  生:纸上的字被放大了。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出一些缩小和放大的现象,再动手画一画,感知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而在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例如,当教学完“确定起跑线”一课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来给学校运动场确定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的起跑线供运动会使用,通过两个下午的设计、实地测量,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看一个个那兴奋的样儿,我想那是一种成就感,一种自信。
  再如,学习了“比例尺” 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先确定比例尺,周末把你家房屋的平面图画在纸上,(我校都是住宿生)星期天一到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弄得我只好办一个作品展示板,大家都来欣赏。这一设计既巩固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让数学知识融于生活,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这样,学生才乐于学习,才能学有成效。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