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 艳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较大的益处。而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重视对学生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只是依照教师的葫芦画瓢,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更谈不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从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让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注重主体的参与
小学美术1~12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每课都安排了一定内容的欣赏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体验。我觉得在每课教学中应当首先注重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
1 学生观察。根据各年级的要求多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想法。实物观察.对于学生常见的植物、动物或场景,非常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标本考察,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对比、了解以获取初步的感性认识。欣赏画的观察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必须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如: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你熟悉画面中的人物或环境吗?这幅画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样画?你喜欢这幅画中的什么?为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逐步渗透一些欣赏的方法。美术鉴赏活动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生对于我们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会发生感慨,对于无数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会发出赞叹,它使学生深深感到祖国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祖国在腾飞。美术鉴赏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独自观察对于有的画往往存在片面性,不能理解整幅画的主要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继续从方位、线条、颜色、局部、整体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小组讨论、评比。让学生作为主体在无意中参与、再讨论中评比分析,从而获得感受或体验,从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借鉴,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和乐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教师只要长期坚持,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动手实践,鼓励创新
创新也是美术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根据对事物获得初步感知后,即进行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练习,然后进行全班传阅,也可直接让一些学生上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创作的作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优点加以鼓励,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可以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受到启发,自觉地纠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无伤自尊,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更易使学生之间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注意挖掘,诱发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一定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外,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及富生活情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下功夫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使之与学生的审美感情相沟通,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美术课本第七册第一课<小朋友的美术作品>中,对于《吃奶》那幅作品,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谈一谈、议一议,最后体会出其中刻画的一种母爱,教育学生应该爱自己的母亲。这样,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无形的交流,挖掘出情感因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利用资源,加强感染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必须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教学来感染学生。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