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小凤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学生更好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
一、营造问题氛围,激发参与动机、参与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问题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贴近生活,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用手势做出来。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红和小明,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有一块饼干,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吗?学生被问住了。这时,探索的欲望已经被激发,再进行定义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营造讨论、交流氛围,培养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由于小学生年龄及知识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刨设讨论、交流氛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学习。
例:在教《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土豆块,让他们自己动手切成一个长方体来感受面、棱、顶点这几个概念,同时让他们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和面的特征,各小组同学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小组动手量,有些动手算,还有的动手剪开比较,最终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同学们通过看、摸、想、议、说等过程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营造成功氛围。感受成功喜悦,激励再次参与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教学中,通过成功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艰辛劳苦一面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和欢乐。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了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把课本后附页中的图形分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沿着虚线折一折(渗透对称的概念),接着沿着虚线剪下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剪出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画。最后,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
在这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活动不断鼓励,不断表扬,肯定他们的创意,这样,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四、课堂训练还要多样化.让学生善于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各种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分不同形式进行。在练习题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形式,基本练习题的设计,即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进步与提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自我参与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营造学生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