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体参与,让初中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和获取前人的创造和发现的同时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也就是以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方式,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而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可以通过设参与情境和提供参与途径的方法来实现,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关键词:主体参与    参与途径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获得发展,倘若失去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无从展现,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更有激情。
  一、创设情境参与
  情境参与在课堂中的创设能够引导、异出和定向主体参与的过程。而老师可以根据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创造出一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不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还更能有利于教师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一)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进去。这样能够调整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对学生亲切和蔼、充满真诚和耐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虚心采纳学生有新的观点和不同见解。例如当老师面对学生表达出“我不同意老师的观点”时,老师是感到是难堪还是高兴,到底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要不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或者将学生的话语扼杀在摇篮里,不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呢?这时的老师都是要经过深刻思考过的,倘若拒绝了学生,那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可若是继续让他说下去,那么又会担心学生说出一些不利的话语。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本是多元化的,教师在面对这种情与情相融,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下,要坚持实行教学民主化,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对学生的发展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激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构造有趣奇特的教学情境,用优美的语言,美好的人物形象,揭示出知识结构的内在美,展现出直观的知识内容,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产生主体的愉悦感,提现主体参与价值,而且还能够在挖掘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保持主体参与的持久性。而且构造情境,能够体现出知识内容的有序性和知识结构的和谐,还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调整教学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自属、归属、公平宽松的心理需求,保持学生主体参与的平稳性,并且能展现出实践操作的新奇,来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边讲,边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景象,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之音,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老师还可以顺便引导学生自学,展开想象,通过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来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悲凉的情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中,不仅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急于参与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種强烈挂念的心理,对活动问题产生期盼,有渴望求知的心情,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由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活动。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问题:“愚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移山,为什么不去直接搬家呢?”同学们发散思维,各抒己见,部分的学生赞成愚公的做法,这是愚公祖祖辈辈的根,而有的学生觉得愚公确实应该离开这里,认为直接搬到山外去更省事。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统一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愚公不愚,大智若愚。老师以与课文观点不同的问题,触发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探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
  (四)、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在课堂情景教学中老师适当留下空白情景,学生在经过了前半部分的活跃气氛以后,借此空白情境可以进行适当的生理休息和心理调整,在之后的活动中可以更好的显示出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空白情境展现自我,对新知进行较为自由和灵活的自我追求,发挥想象力,不断创新思想。例如在学习了《变色龙》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在文末给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当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之后……”这又会发生什么呢?老师停下讲课,望向讲台下的学生,学生与老师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陷入沉思,大家都发散想象,走出原课文,重新探讨新知识。
  二、提供参与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环境氛围,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就需要给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途径。
  首先是情感参与的途径。老师认真给学生教学,学生努力去学习,而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交融的最佳场所,为师生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情感参与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而要更好的参与到这种情景教学中去,就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动情、以境生情。
  其次是行为参与的途径。行为参与是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和学生课堂中的学这二者过程的直接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学生主体的行为参与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讨论、质疑、竞赛、练习等方式进行,老师在此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使用工具书,动手记笔记等方式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行为参与。
  最后是思维参与。思维参与是活动参与的最高形式,是主体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主要途径,各种活动的参与都离不开思维参与。只有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才能出真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参与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并配合以多种的参与途径,让主体参与过程更具有明确的指向和丰富的内涵。“主体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而且它也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所以说,只有通过“主体参与”才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标
  [2]中学语文,2015 年第 36 期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