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凤彩
摘 要:“05方案”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由公共必修课改为公共选修课,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树立如下教学理念:优化教师主导作用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强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相结合;突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与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国情怀,增强其使命感。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理念;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当代”课由“98方案”的公共必修课改为“05方案”的公共选修课。如何切实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以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成为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学理念。
一、优化教师主导作用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内容上,把着眼点放在开拓新意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上
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力求做到“少而精”。在具体讲授中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又要保证结构简明清晰,逻辑严密。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状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引入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集中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去钻研,有创造性地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开放互动参与式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依据所讲授的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思考、疑虑提出问题,目的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案例和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事务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尊重客观实际,辩证分析现象,自我形成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导体’、学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最后,还可以运用讨论辩论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联系现实,适当安排一些讨论辩论,或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题研究,给学生参与、探讨、思考的机会,大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思考和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以获得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开拓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在教学过程上,精心设计,运用教学技巧,注重培养能力
要求教师不仅能巧妙设计教学程序,而且还能巧设问题,善设疑点,创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技巧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形象性原则――注重强烈的视角冲击;趣味性原则――追求轻松愉快的课堂;情感性原则――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简约性原则――少讲精讲不重复;渴望性原则――活动依托,不越俎代庖;思想性原则――留有余地,启发思考。
二、强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当代”课程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较强的特点。理论性不仅指课程本身具有它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具体来讲,它的教学内容既包括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又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以揭示国际问题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沦的时代观、国家观、民族观、战争与和平理论、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辨别是非。现实性是“当代”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等。
“当代”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强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和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是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是指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及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和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以及与我国当前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际问题上来,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理论、观点、方法运用于观察、分析现实国际问题,探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正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大国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中国发展的道路还很艰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材,必须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重任。
三、突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与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在逐步实现教学目的中完成二者的结合
“当代”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及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趋势和当今时代特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不同社会类型国家及主要世界战略力量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将其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借鉴国外有益的发展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各方面工作;第三层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以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和国际责任意识,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从上述教学目的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程的思想性与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三者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完成了对三者的统一。
(二)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中完成二者的结合
进入信息时代,面对开放的中国和世界,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困惑和特点,存在着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当代”教师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加以引导和阐释困惑。首先,学生们渴望认识大量新事物、新知识,从各种传媒网络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十分丰富,但不系统,对当今发生的许多国际国内事件存有疑问,缺乏辨析的能力,感到茫然和思想混乱;其次,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面对大量的国际事件和复杂的国际关系,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理论、观点、方法运用于观察、分析国际事务;再次,青年学生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但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应对不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上述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急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就落在了“当代”教师的肩上。
一名称职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世界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推出适宜的教学案例,不断巧设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相关理论与国际事务联系在一起,阐释社会中存在的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学生成长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还能在扩展国际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