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芹
摘 要: 由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政治课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方式缺乏有效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情境,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师生有效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互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师生有效互动 策略分析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认为课堂不应该是静态的、按部就班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正不断地贯彻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主体性教学理论和合作教学理论为课堂教学互动提供了重要支撑,教学互动、参与式学习正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影响着现代的政治课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问答式的简单机械的课堂互动和做秀式的课堂互动仍广泛存在于政治课堂中,这些师生互动方式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互动。这种有效的互动是一种实质性的互动,而不是机械式的、作秀式的互动,它要求师生双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交换,行为共勉,共同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形式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组成,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体系。我认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认知互动。
思想政治课中的认知互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交往,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能力,实现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教师从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强化或引导。学生在认知互动中需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及时把自己的需求反馈给教师。通过认知互动,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丰富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言语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获得精神上的自信和满足,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情感是联系认知和行为的中间环节,情感上的互动可以推动思维上的认知向具体行为的转化。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当教师以高亢的热情、纯真的激情等情感活动来配合对学生进行施教时,学生就会思维活跃,精神焕发,积极主动。有些道德情感的培养,如仁爱、尊重、责任等,单纯地依靠“灌输式”的讲解很难达到预设的效果,它需要在情感互动和情感体验中完成。
3.行为互动
行为互动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以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要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之外,还要解决认知到行为的转变问题,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在从“知”到“行”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表率性的作用,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内在的正确的思想外在行为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价值互动
价值互动是师生在价值观上的相互影响,是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所特有的内容。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学生虽然理解了所学的内容,但是不一定就相信它的真理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形成师生之间的价值互动。教师的价值观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价值观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讲授的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四个必修模块及《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等选修内容,这些课程涉及伦理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讲授的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生选修的科目,课程设置的课时却是有限的,这就致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之目前仍然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单一而机械的“灌输”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环境客观上会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实施。
2.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统筹协调能力。
教师是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一个重要主体,也是互动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和统筹协调者,他们在互动中的表现会对互动的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教育经历、教学观念和个性特征有关。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设置课堂互动、怎样进行课堂互动及以怎样的方式来参与和进行调控课堂互动等。由于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互动方式选择上更多的是从个人主观出发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注。因为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包办整个课堂互动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和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有些教师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了互动而互动,合作交流的形式表面上看热闹非凡,但缺乏实质性和深层次的互动,最终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情感等因素。
学生是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另一个主体,也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学时代的高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时期所培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能力将对人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倾向性是不一样的,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互动方式选择上往往难以抉择。同时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不同,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着“知”与“信”的矛盾,即学生虽然理解了所学的内容,但是不一定相信它的真理性,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外,学生在经历了长期的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后,已经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枯燥无味的思维定势,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参与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制约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原因之一。
三、思想政治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分析
1.更新观念,为师生有效互动创造良好条件。
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积极有效互动,首先必须转变和更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这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平等沟通和民主交流的方法,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仅以高三政治课为例,高三的课程都是以复习训练课为主,很容易形成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枯燥无味,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或者只是简单的问与答的检查式互动。但是,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讲去分析总结,则效果又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关于货币、价格、价值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政治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搜集一些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热门时事政治材料,并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几个问题,问题的设置不一定局限于所复习的模块,可以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进行思考,并且努力思考自己所设置问题的答案。在政治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最终完成对材料的分析和问题的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师生有效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它是由一定的概念、原理和观点构成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就教材讲教材或者就知识点本身内容来讲的话,那么整个政治课堂就会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典型的素材,比如说一些热门时事政治材料、漫画、寓言故事,等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感悟真理,最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精心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思维型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够感觉到,任何一堂政治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师生课堂互动的程序、进度和效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各种教学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营造互相尊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也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3.树立自我主体意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要转变过去在思想政治课中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就要树立自我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去。课堂教学前除了教师需要精心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外,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各种信息资料,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出来,通过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疑点难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并做好与教师、其他学生的沟通合作。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做好互动信息的反馈工作,使教师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做相应的互动方式的调整和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后,学生应当完成教师布置练习。当然,这种课后练习不应当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对本课堂内容具有针对性和一定思维度的习题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日庆.关于在政治课堂上开展有效师生互动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0,(7):99-101.
[2]薛丽,杜云辉.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6):79-81.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范红军.高效互动――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61-63.
[5]葛林.政治课教学开展师生有效互动之我见[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11):38-40.
[6]刘家访.上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胡容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8]连进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