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化理念构建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走进课堂,使学习内容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而且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例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又可以“276+98=274+(2+98)”,还可以“276+98=(300+100)-(24+2)”。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又可以“276-98=100-98+176”。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①妈妈买一台饮水机276元,买一套购茶具98元,一共应付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怎样付钱?②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怎样付钱?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选择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例如:在教学方位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平面图辨别东南西北。上课时我问学生:“想不想到老师家去玩玩?”“想!”“那大家得先看懂老师家的平面图再到老师家去。”“好!”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下我家的平面图。学生边看边小声地议论:“老师家的房子好大,房间好多。”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我问:“老师家的门向哪一面?到老师家门可不能弄错了。”学生一阵笑后,很快地说:“门向东。”我再问:“你们是怎样看出的呢?”“因为有个指向标,上面是北。”“哦,那我家的客厅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顺手写下问题。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很快举起小手。再接着出示:1.卫生间在卧室1的()面,在卧室2的()面。2.从门向()面走到饭厅,再向()面走到客厅,再向南走到()。再让学生互相说说各室的相对位置,最后布置学生画一张自家的平面图。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讨生活未知,发现数学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例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要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争论中,满足了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培养了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模拟储蓄、取钱。于是课前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引导学生观察银行叔叔、阿姨的工作情况及周围环境,特别要求学生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在记录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使他们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入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