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体育教法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解长青

  摘 要: 作者通过对运动生理学中神经活动条件反射理论的阐述,探析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提出按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特征选择体育教学阶段和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运动技术教学 运动技能 条件反射 体育教法
  
  青少年是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最佳年龄,由于各项运动技术都很复杂,因此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学习掌握较为困难。体育教师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运动技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运动生理学中人体神经活动条件反射的观点出发,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探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和方法,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科学认知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
  动物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进行的。反射有两种形式:一是非条件反射,二是条件反射。它是先天就有的反射,如:防御性反射、食物性反射、姿势反射等。非条件反射是反射活动的低级形式,是人和动物在种族发展中固定下来的,有固定的反射途径,不易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其中枢多数在皮质下部。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动物和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枢主要在大脑皮层,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之间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的机能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反复刺激训练形成的。不仅兴奋过程可以形成条件反射,神经抑制过程也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抑制过程分为外抑制和内抑制两类。外抑制是条件反射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一些条件反射,尤其是那些新建立起的尚未巩固的条件反射很容易被新异刺激抑制的。内抑制是动物和人在后天生活过程中,或实验中建立起来的,又叫条件抑制,其本质是抑制性条件反射。内抑制又可分成两种:消退抑制和延缓抑制。消退抑制是条件反射建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强化,则条件反射的反应将逐渐减弱以致不出现反应。分化抑制是在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逐渐加深精化的。
  二、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人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所掌握的一切运动技能都是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人的运动条件反射是在姿势反射、视觉、听觉、触觉和其感觉器官的刺激结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运动技能不同于一个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它更加复杂,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的中枢有许多个,既有运动中枢,又有视、听、本体和内脏等中枢参与活动。而且,动力定型中的环节更多,常常是一连串的,一个接一个,前一个动作的结束便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彼此形成连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肌肉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起重要作用,它本身既对头一个刺激起强化作用,又引起下一个条件反射。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背越式跳高,由预备姿势开始,接着是一串复杂动作,而这些动作又彼此串联,结合得十分紧密。按顺序这些动作是预备姿势、助跑、踏跳、腾越、落地一系列单个动作的联合,每一个动作的结束都是后一个动作的条件刺激物。在练习时用视觉判断助跑距离和横竿高度,位觉感知踏跳后身体的空间方位,本体感觉感知肌肉用力大小和身体在空间的姿势,等等。这些传入冲动都按一定的时间的严格顺序,传到大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使其产生兴奋和抑制,并经反复强化,各个有关感觉中枢都与运动区的动觉细胞发生暂时联系,建立一连串阳性和阴性条件反射系统,形成运动技能。
  三、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特征选择教学阶段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其生理学机制是条件反射原理。一般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泛化、分化和巩固三个阶段。遵循条件反射建立原理中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三个阶段的生理特征,可把运动技术教学分为相对应的以下三个阶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
  (一)泛化阶段――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初学动作的时候,动作总是不够协调、精确和连贯,而且往往动作僵硬或出现多余动作,在练习后也常常不能以语言来说明动作完成情况。这是因为运动条件反射刚刚建立,各种条件抑制还未建成,大脑皮质中相应中枢的兴奋不是集中,而是向周围部位扩散,所以引起多余的肌肉紧张,使动作显得不协调,有时还出现多余动作,而且从空间、时间上看动作也完成得不够精确和连贯。此外,因为两个信号系统间的暂时联系尚未接通,所以练习后不能用语言来表示自己的动作完成情况。在这个阶段,应采用直观性教法,就是让学生的感官通过各种形式获得生动的表象,主要是用眼看、耳听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从而掌握运动技术。常用的方式有:教师的示范、挂图、模型、生动形象的语言等。特别是要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在获得语言刺激的同时,感受到直观的运动形象,以促进其较快地形成运动表象。学生不但要用眼看、耳听来感知动作的形象、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还要多模仿,用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方法和程度,合理的用力顺序和动作意图。可以进行分解教学法,把运动条件反射连锁的各环节、拆散开来,先分散,后连贯地进行教学。对不能细分的动作,可以降低要求,先做到形似。在这个阶段中切忌过于强调细节,可先掌握动作的基本部分。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想练结合”,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二)分化阶段――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该运动技能。此时,由于条件抑制的发展,大脑皮质各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泛化进入分化。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并能以语言表达自己所做的动作,就表明两个信号系统间联系已经接通,可以用语言说明动作完成情况,比较顺利地完成整套技术动作。这时可以认为,学生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从新出现。在此过程中,应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把简化了的动作复杂起来,通过完整或分解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使技术动作完善起来。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不断提高对动作质量的要求,使学生完成整套动作以获得正确的本体感觉,使正在学习的运动技能得到强化,而对不正确的动作一定不强化。并让学生体会动作细节,精雕细刻,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促进分化抑制进行发展的完善,使动作日趋准确。还应该特别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否则动力定型一巩固,再想改正错误动作就比较困难了。
  (三)巩固阶段――提高和完善技术动作。
  通过进一步的反复练习,运动定型已经巩固,达到了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不必有意识地控制也能完成,即运动技能的自动化。这一过程运动定型虽已趋巩固,但仍应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否则定型还会消退,愈是难度大、复杂性高的动作及掌过握不牢的动作愈容易消退。教学中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论和力学分析的探讨,加深对技术动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技术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动作的要求和方法。改变练习的条件,增加练习的难度,组织教学比赛或测验等,提高对技术动作的应用能力。还要把掌握技术和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结合起来,使技术动作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手段。
  以上三个阶段,是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教学过程,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的技能知识,结合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为完成运动技术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步标,华明,邓树勋.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