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职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体育教学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终身安全运动意识,使其掌握运动损伤的防治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与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012-02
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应根据运动损伤特点与发生规律,编制较为完善的预防以及处理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观念意识,以免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损伤问题,与此同时在发生运动损伤问题之后,还需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此规避严重的身体损害问题。
1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较为重要的时期,普遍存在体制弱、运动技能差的现象,但是,都具有一定依赖性、模仿性、好奇心等,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精神不容易集中等,在运动过程中大部分人天性活跃,参与课余活动的积极性高,而且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长。但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具体的运动损伤防治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不懂得怎么样在运动中保护自己,出现意外运动损伤的时候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动损伤事件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参与积极性降低。针对此,在中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安全运动观念意识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掌握运动损伤的防治方式,形成安全运动观念认知,避免在运动期间出现损伤事故。在发现有运动损伤问题之后,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以免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导致埋下终身的遗憾与伤害。由此可见,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较为重要,应予以足够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规避运动损伤的问题,全面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以及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2 中职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2.1 指导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多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缺乏抗挫折与自我保护的意识,难以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问题,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指导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告知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到热身准备活动中,使其通过热身准备的方式预防运动损伤问题。例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体育运动或是比赛之前,做好运动准备有必要吗?”在提出问题之后,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无所谓,部分学生认为运动前准备会浪费时间,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前的准备很有必要。由此可见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尚未意识到运动之前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总结丰富的教育指导经验,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之前的热身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问题,并且采用运动损伤的案例分析方式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之前热身的关键点,并且在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运动之前准备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
2.2 培养学生的热身活动准则意识
体育运动之前参与到热身活动中,有助于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身心健康,是合理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形式。因此,在体育运动之前,应指导学生全面的了解热身准则,更好的参与到热身活动中。首先,体育运动之前的热身活动,需要使得身体微微出汗,具体的热身方式需要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确定,例如,采用慢跑热身、徒手操热身以及游戏热身方法。其次,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体育运动之前的热身方式与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总结运动之前的热身规律以及经验,根据体育运动特点与需求等参与到相关的热身活动中,以此提升整体教育指导效果,例如,教师在运动之前热身指导方面,可以要求学生热身3~4min,然后采用徒手操的方式促进身体各个关节部位的活动。最后,应当重视各个重点部位的准备,例如进行腰部与各个部位韧带的拉伸,时间为3min,通过韧带的拉伸预防运动损伤问题。
2.3 引导学生形成安全课堂纪律意识
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强调具体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运动损伤防范措施,例如,穿着轻便的服装、剪掉长指甲、穿运动鞋、不随身携带尖锐的物品等,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课堂中听从教师的指挥与领导,保持较为良好的课堂纪律,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可以擅自离开队伍,尤其在接力项目以及投掷项目中,应遵循课堂纪律原则,杜绝出现打闹、动作粗野等现象。另一方面,在场地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应保持场地的平整性,针对小石块进行及时的清洁,以免拌倒诱发伤害事故问题。尤其在跳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沙坑的平整性,清理石块或砖头等杂物,以免导致学生的身体受到损害[1]。
3 中职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1 肌肉韧带拉伤以及关节扭伤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如若学生出現肌肉韧带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的现象,需要采用冷敷的方式进行处理,将冷水、冷冰等设置于学生患处,形成一定的刺激性作用,有助于止血以及镇痛,达到麻醉、消肿的目的,例如:将毛巾放入冷水、冰水中1min,然后放置于患处,3min更换一次,也可以将冰块设置在塑料袋中,外敷于患处。此类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血管的收缩,降低局部充血问题,形成感觉神经的抑制作用,缓解疼痛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损伤的24~48h之内可以采用冷敷法,超出此时间范围,需要采用热敷的方式,促使局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达到消肿以及镇痛的作用[2]。 3.2 肌肉痉挛的处理
在中职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期间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性的收缩,加之寒冷空气的刺激,使得肌肉出现痉挛、抽筋的现象,呈现出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状态,小腿腓肠肌以及足底屈拇肌、屈趾肌等出现痉挛的现象。在遇到此类状况之后,应当做好保暖工作,并且紧急的进行肌肉拉伸处理,缓解痉挛症状,引导运动损伤的学生进行局部肌肉的热敷、按摩,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在合理缓解运动损伤症状的情况下,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3]。
3.3 培养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缺乏自救以及互救的能力,在發生运动损伤问题之后,由于缺乏自救以及互救的能力,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因为错误的操作加重病情,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运动损伤自救以及互救训练方案,增加训练时间,通过合理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自救以及互救能力。例如,设计“体育运动肌肉韧带拉伤”的模拟情境,指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自救与互救,使得学生掌握动手操作的技能,可以在出现运动损伤之后,采用自救、互救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在体育运动损伤防治教学方面,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遵循科学化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事故问题,采用合理的指导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运动损伤防治模式,维护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4]。
4 结语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问题较为常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运动损伤预防观念,并做好运动损伤预防教育、早期损伤处理教育工作,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在体育运动之前预防损伤、在出现损伤之后如何自救与互救,以此维护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安全性,规避损伤问题,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充分发挥运动损伤教育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应当重视肌肉痉挛、韧带拉伤与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的预防,加强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学生的训练力度,利用合理的训练方式使得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茂全.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羽毛球基本功训练及预防运动损伤的探讨[J].卷宗,2017,45(16):147.
[2] 金玮.微课教学在高职体育“运动损伤救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7):120-121.
[3] 龚俊峰.高职学校学生田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33(10):121-122.
[4] 段红允.高职学校学生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特征及康复措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7):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