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美术课“欣赏.评述”教学的几点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碧芬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欣赏・评述”教学 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直观教学,树立正确的欣赏意识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有效教学。例如在《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课中,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图片、光盘,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边播放边讲解,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在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在激流中前进》、《粮食》、《清明上河图》这三幅作品,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了解了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存在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学生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树立了对劳动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围绕教学主体,因地制宜调整授课内容
  有一次上课时我戴了一块玉佩,当学生问我是真玉还是假玉时,我因势利导地问:下节课我们就来上玉的欣赏,你们再自己来判断这是真玉还是假玉好不好。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一个《玉的欣赏》课件,利用多媒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讲解怎样鉴赏玉器。
  1.看材料:材料是玉器价值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绺裂、玷污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2.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作品是美的。
  3.鉴纹饰: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4.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铊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价值不高。
  5.品艺术: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图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
  在授课中我还结合课件,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玉:和田玉、独山玉、绿松石、岫玉,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和体会教给学生判断玉器优劣、真假的小窍门。
  1.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呈露珠状,久不散开者为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货。
  2.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5.放大镜观看法:将玉器放在放大镜下细看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在课堂教学中,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真假玉器,包括我自己的玉佩,让学生现场分组鉴别。尽管学生的鉴别过程和鉴别方法难免稚嫩,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质量却大有裨益。
  三、调整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教学中我改变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教学方法。由于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例如,在欣赏中国花鸟画《红蓼白鹅图》、《禽兔图》时,我先介绍花鸟画有“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及其特点。然后提问:在这两幅画中,画家如何通过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在学生踊跃回答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归纳、总结。这时正是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并做讲解: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这样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审美经验,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最后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四、注重生活体验,全方位开展艺术欣赏教育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外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美术欣赏教育,也是培养间接兴趣、提高欣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借助有意义的日子,比如元旦、五一、国庆等节日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教师作品和学生美术作业观摩,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2.充分利用校外课堂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前,我布置学生有空与家人一同去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让学生重点关注博物馆内有关古代闽南建筑的相关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这样在上课时就有了切身体会和感受,自然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在课堂上交流各自不同的审美过程与感受,也就达到“欣赏述评”的目的。
  3.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衔接,使教学有课堂外的拓展与延伸。注重美术欣赏与自然和生活经验的衔接,发现生活中的美,把艺术美融入生活。比如在讲解欣赏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作时,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最为平常的景物、光影及色彩对情感的影响,在实践中体会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已有的欣赏知识,尝试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觉得美术欣赏和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艺术美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让学生常常不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欣赏、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学生的欣赏层次上升到自觉的审美状态,从本质上提高美术欣赏兴趣。
  4.合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要求学校每个年级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欣赏・评述”教学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很好的结合。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题为《泉州城市雕塑欣赏》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参观、拍摄、搜集泉州城市雕塑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写出心得体会。这样带着明确的任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的艺术教育正向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教师要不断整合各种信息、题材、途径来丰富欣赏教学内容,丰富美术欣赏教学手段和方法,并通过对各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 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并使他们自发地投入到艺术欣赏中,进而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