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忠明

  预习,即课前自学,一般指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新授课的内容,通过读、写、思、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初步感知的过程。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课前预习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丰富预习形式,走进文本
  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预习题目,不断丰富预习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1.熟读成诵法。
  [案例1]《游园不值》(苏教版第9册第3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②试着给这首诗配上音乐,用唱歌的形式把诗歌唱出来。
  ③如果在这首诗的每句诗前加上一个感叹词,再去读一读,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试试看。
  像这样的课文预习方法比较适用于诗歌题材,通过多种趣味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读准、读顺、读懂、读深。
  2.问题催生法。
  [案例2]《石头书》(苏教版第5册第17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石头和书”会有什么联系呢?请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②把课文多读几遍,想一想:文中介绍的“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③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石头就是一本书?
  在这个预习要求中,第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个问题指向对文本的理解;而第三个问题则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可谓是层层推进,学生预习的目标明确,为课堂教学埋下深深的伏笔。
  3.圈划质疑法。
  [案例3]《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第9册第2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课上与大家交流。
  ②文中描写儿童多的词语很多,用“ ”划出来。你还能想到哪些写人多的词语?写一写。
  ③读了课文,你脑中产生了哪些小疑问,在书中打上小小的“?”,课上与大家交流。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疑问最多。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充实预习内容,走进学生生活
  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是预习的方法之一。
  1.观察激趣法。
  [案例4]《鸟语》(苏教版第8册第14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同学们,有人说鸟儿也会说话,你信不信?请你细心地去大自然听一听鸟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也学着说一说。
  ②读一读课文,直到读通顺为止。文中描写了几种鸟语,用“ ”划出来,并学着说一说。
  预习设计,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倾听鸟语,学小鸟说话的,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生活情境法。
  [案例5]《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第8册第13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读一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划一划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拥抱过我们无数次,那你有没有拥抱过自己的母亲?拥抱时有怎样的感受,简要地写一写。
  ③准备一个母亲关心疼爱自己的小故事,课上交流。
  本课的预习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呈现学生的亲身经历,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走进文本,为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母子之情奠定情感基调。
  3.实验操作法。
  [案例6]《乌鸦喝水》(苏教版第3册)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乌鸦是靠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
  ③小实验: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只小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喝水?拿出一个玻璃瓶,动手试一试,你会想出几种好办法喝到水?
  《乌鸦喝水》,是一篇融趣味性、常识性为一体的课文,对于乌鸦为何能喝到水,这涉及常识性的知识,但对低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可又不必讲解。这辅以必要的实验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弄懂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于是,预习作业就采取布置学生做“小乌鸦”喝到水的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拓展预习纬度,走进故事人
  有些课文的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深刻道理,远离学生的生活,要让他们理解和感受确实有点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预习的情境,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了解主人翁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创作的情感等等。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案例7]《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第11册第9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查阅霍金的生平经历,了解这位除了思想,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他人交流的科学巨人的传奇人生。
  ②给霍金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作家名片。
  ③读一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主要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
  [案例8]《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第10册第11课)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①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打开这本历史巨著,细细地品味吧。书中哪些故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课上交流。
  ②查阅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资料,了解他遭遇宫刑仍不屈不挠地发愤写《史记》的辛酸的创作历程。
  ③读一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思考:“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
  在以上两篇课文的预习设计中,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拓展阅读,了解了两位伟人的生活经历,创作巨著的辛酸历程,以及伟人的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的高大形象,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合理利用课前预习,使课前预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