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文军

  摘 要: 新课改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好地处理新课程内容,探索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改 困惑 感悟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行了三年,至今刚好实行完一个高中循环,所以2011年高考是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也是检验实行新课改最好的时机。我很荣幸能赶上这个时机,因为我连续两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工作,2010年的高考是老教材教学的终结,紧接着我经过简单的新课程培训就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挑战,继续战斗在高考复习的前沿。这一学年的高三教学与前一学年的高三教学相比,充满着艰辛和甘甜。回顾过去的一年,新课改对我来说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反思,也有诸多新的感悟。
  一、对新课改的困惑
  由于我未经历高一、高二新课程的基础教学,因此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和选修内容有一个迅速的了解和掌握,难免会觉得有些仓促和纰漏,从而产生一些困惑。
  1.对新教材某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很难把握
  尽管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和降低了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又会遇到一些老教材知识点的练习,而新老教材对一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又不同。如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关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只知道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规律难,现象多,知识内容复杂、抽象,要不要作补充,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所以我只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
  2.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内容较广泛,而选修内容涉及的领域专业性较强,内容较新。如果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能将必修与选修的某些内容衔接好,将会大大节省时间,同时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赣州选修模块有两本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在复习过程中,必修模块中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等相关内容与自然灾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中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时,教师如何结合必修3中关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种“填鸭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就凸显出来了。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总结,从而得出回答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模式。例如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分析回答,但在实际教学中,若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探究答题思路,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只能探究两三个问题,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种看法,我们都需花时间进行筛选,所以长久下去,必然复习进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教学环节往往不完整,讲到哪里算哪里。
  4.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问题
  新课改后,教学内容的增多和课时的不足势必导致每一节课的容量增大,多媒体演示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板图的时间,并且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我感觉比以前更累,而且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很紧,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我作了一个尝试:一个班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另一个班使用地球仪演示和姿体演示,结果发现后者的效果更好,所以不能只是人机对话,而应该侧重于人际对话。这样可以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同时自己、学生都会更轻松。
  二、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1.关于“学案库”的建立
  精心备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备课环节不只是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所以在课堂内容教学前,就必须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疑问,把这些可能出现的疑问用文字提问的方式设置成学案,让学生有一个知识接受的准备,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讲解《热力环流》这节内容前,设计了一个学案,基本结构如下:课前预习导学(含基本概念、问题思考、知识结构、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探讨(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弯曲规律、热力环流的三个实例)、课内效果评价(习题:主要是让学生作图)、学后记(由学生填写)。通过这学案的四个环节,整节课学生有准备,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效果显著,且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不断地积累一些优秀的学案,建立“学案库”,使学案与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事半功倍。
  2.让地理走进生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新教材内容的选编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应用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电视节目广告、上街购物等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地理知识。如《天气预报》、《人与自然》、《地理中国》、《开心辞典》、《乡土》等节目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另外注意电视中一些旅游胜地的广告及食品广告。比如河南省是农业大省,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可结合双汇火腿肠、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三全状元饺等食品广告来介绍。又如学生很喜欢观看NBA篮球比赛,那么可以联系美国各城市的工农业发展历史和特点来介绍美国NBA篮球队队名的由来。
  3.利用好探究案例
  中图版教材每节课的“探索”则是由精心设计的小实验、小资料及相应的思考性问题,既可以作为新课“导入”,又是学生本课学习指导纲要和原理的验证。每节课的“案例研究”更是精选了近几年来人类对地理事物的最新研究和利用成果,使学生在研究中提高学习兴趣,扩展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章内容时,我开展了一项天文观测的活动。
  高中阶段是充满了好奇与遐想的年龄,每当学生们放眼苍穹,心中难免生出一些疑问: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开展天文活动,给学生们以寻找答案的机会,宇宙是不是很神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充分利用校天文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但能丰富校园生活,增进师生情谊,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一举数得。这一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最终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至此,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加强集体备课
  新课程的教学因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的紧迫性、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比以前更频繁且更稳定。比如学案库的建立、课件资源的共享、探究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老师的分工与协作。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
  集体备课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定期听课制(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方面我校做得很好,也可以通过说课、相互交换教案、共同制作课件、相互争论等相对宽松的方式进行。
  高中地理新课改我省还处在探索阶段,身处教育工作一线的我们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让自己在这场新课改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