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宏运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计算机操作技术,就如同不会、看不懂报纸一样寸步难行。信息时代离不开计算机,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这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去完成这个特殊的使命。我在农村中学从事了近十年的计算机教学,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而且要利用简短的计算机课让学生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能人才,而不应当只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应增添新内容,培养好学风。多媒体计算机声像效果好,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好问、好学。如DT、TT中的打字母泡、挖地雷、二十四点加减乘除法,等等,既有录音机的优美声音的效果,又有影碟机的画质及使用功能,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诸多功能。这样能寓教于乐,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避免了因枯燥无味而对计算机课产生厌烦的心理。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神奇”,我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主机机箱,让学生逐一认识“零件”:碟片是通过光驱播放的;声音是通过声卡、音箱发出的;装有Modem卡即“猫”,还能上网、打电话、收发传真呢!……在讲这些知识点时,我拿出实物、收录机、影碟机、电话机、传真机等,一一与计算机比较,让学生知晓计算机本领真大,包含了这么许多功能。另外结合录音机、影碟机实物与播放程序对照教学,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播放程序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因为实物、程序间存在着按键、按钮的相似及相同处,学会其一使用,就相当于全学会了。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只不过其一用手指,另一用鼠标罢了,方法一致,教者再不必担心音量“滑块”等知识的“深奥”了。在这里计算机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三、教师主导性和学员能动性结合
传统的以辅导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在教学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辅导教师。也就是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这对矛盾运动过程的自始至终,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都是辅导教师而不是学员。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事物运动的辩证法则,而且与认知学习理论相悖。学员处于具体学习活动的中心,辅导教师则处于教学活动的制高点,学习条件和资源按学员学习的需要加以组织,辅导教师则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及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控制。学员可以利用辅导教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达到部分学习目标。
四、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可以即时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科技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可使学生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利用网络的先进性,使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生,学生之间也应是自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利用网络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重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不断尝试和总结不同教学方法,就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内容。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经验之谈,恳请同行专家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