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思芳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科学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或终生学习。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时时谨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即生活”,意思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不致感到数学抽象且枯燥无味,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要求学习。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 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初中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我手拿一枚五分硬币说:“若在月圆时,把一个五分硬币放在离眼睛的适当处,使它能大致遮住月圆,那么我们只要量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和它离眼睛的距离,根据相似三角的知识就能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并且得出的结果还是相当精确呢。”
学生听后感到十分惊讶,对“相似三角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抓住时机将学生愉快地引导到“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
二、重视数学史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如果把它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可讲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
又如,在讲“圆周率”之前,可向学生介绍刘徽割圆术和祖冲之的故事。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想教育。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构建出有创新的问题作为导向,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识。如教学“利息”时,我没有让学生单纯地在课上进行利息的计算,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到银行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利息方面的知识,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这样开放了教材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真切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接着学生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到期利息的计算比较简单,我让学生独立计算。而过期支取和提前支取这两种复杂的情况,我就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辩论、探索,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这种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形成了技能技巧,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理解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指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知识同化过程中想问题、导方法、作结论,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并从中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探索解法―得出结论。
引导探究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问形式,向学生指出探究方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去探索规律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应注意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注意提问层次作用,注重提问的激励作用。
如学习比较线段的长短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角的比较也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前后出现的两种方法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里?在实际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于这两种方法的比较物体大小方法吗?
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就会让学生感到无味;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难,又会让学生感到望而生畏,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未具备的知识能力之间的跨度,若跨度太大,则可考虑设置中间问题,使之起到牵引的作用。
总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将得到不同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