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斌

  摘 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改课中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令每一位老师头痛的问题,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 改革 合作探究学习 问题 对策
  
  一
  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包括“预习感知、合作探究、巩固运用”三个环节。预习感知指的是课前或课内的预习感知环节,提倡课内预习。合作探究指的是学习小组合作解决《学教案》“教学过程”中预设的问题。巩固运用指学习小组合作解决《学教案》教学过程中效果评价部分设定的习题,完成课后反思,巩固预习成果,实现高效教学。合作探究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合作探究开始时教师们很难操作,于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少用,甚至不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阅历浅,视野范围小,经验、方法不足,在文献资料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同学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无疑“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善,只有恰当地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组成员之间知识水平悬殊,且缺乏合作和互助意识,练习难以展开。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一些教师不注意合理分组,很随意地把相邻的四人或六人分成一组。小组中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且课外知识丰富,但也有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不积极思维。刚开始学优生还照顾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但时间一长,一些学优生感觉到和学困生合作影响到自己学习,干脆放弃学困生,也不愿与他们合作,与他们合作没什么收获,于是老师布置的练习难以展开。
  (二)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刚布置完问题,学生就开始高声“讨论”,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积极。其实学生是在借此机会高声喧哗,整个课堂像个“自由市场”。教师很难控制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维,也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
  (三)各小组活动进展不一,时间不易掌握。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注意上、中、下各层学生的搭配,有的小组成员学习好,完成练习的速度很快,而有些小组的学生学习较差,完成练习的速度较其他小组很慢。这样,完成练习的学生无事可干,于是借此机会开始玩,最终课堂时间教师不易掌握。
  (四)练习过程中障碍多,一些学生干脆放弃问题,说一些题外话。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时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一些学生碰到困难干脆放弃。教师被学生热烈的“讨论声”所蒙骗,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其实,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问题,而是借混乱的机会在谈一些题外的话。有时,教师每节课都采用合作性学习,并且设计的练习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只好“侃大山”。
  二
  针对以上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相对固定小组成员,指派组长。
  为了分组进行得顺利,节省时间,应当一开始就为学生分配好搭档。每班分成6―8个小组,为了便于操练,人数一般为偶数。指定组长,大组长和小组长各一名,每个组长带一名组员,合作小组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差异进行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先让组员发言,组长补充,最后小组达成共识,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刚开始由组长发言,给组员示范,树立榜样的形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让小组成员尤其是小组中经常不发言的学生担任中心发言,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有趣的活动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使学生喜欢分组活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教师把简单的问题或学生无兴趣的活动布置下去,小组学生随便互相说几句,便草草结束。有时学生借此机会大侃、特侃,课堂内一片“混乱”。为此教师应布置一些有趣的活动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在教授How to make banana milk shake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和问题:看哪一组同学能在一名同学的指引下精彩地表演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问题刚提出,很多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表演,该班有一个小组推荐了两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上台表演,由本组的另两位同学用英语表述制作过程。这个小组的表现令我们惊讶。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有时在教学中流于形式,有时节节课都采用合作学习,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分组活动应做到适时、适度。并建立评价机制,优化学习小组,激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采用记分制,记分制又分为三个等级:一等:记十分;二等:记八分;三等:记六分。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在评价过程中首先制定评价条例:(1)遵守纪律。(2)合作学习,“好生”帮“差生”。(3)完成练习的时间最短。(4)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多、最合理。能达到四个条件的得“优”,为一等,达到其中三个条件得“良”,为二等,依此类推。小组成员的成绩记在成绩单上。对每次活动中进步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
  (四)教师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的角色要随着活动的步骤和内容的不同而改变,由“讲演者”“调控者”变成“监督者”“协作者”。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小组间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积极的协助乃至参与,对学生的错误应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适当地予以纠正;除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和纠正错误外,还要在活动停止后的抽查中发现问题,对于典型的问题,教师应在全班讲解,及时清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功效匪浅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教师适时、适度地调控、监督,有利于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有利于训练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与人共同分享成功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