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孝伟
正确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强化其创新意识,提高其物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做法。
一、深化概念教学,强化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夯实基础。
物理的发散思维是体现物理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的过程,这种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做后盾。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要做到这一点,深化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定律等基础性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的深度,掌握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准确性和广阔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必须做到“四要”,即:一要了解概念产生的过程和背景;二要准确表述概念的内容(其中包括文字表达、公式表述、图像表述);三要深刻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对条件限制的挖掘,特殊情形的挖掘,思想方法的挖掘等);四要学会普遍联系,揭示规律,明确概念所带来的解题中思维的关键点(即思维发散的关键点)。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教学中,首先通过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动能势能的具体量的变化,研究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特点,从中发现机械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守恒的。让学生理解守恒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条件,很自然地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体现定律的合理性、条件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对例题的解析,反映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和成立条件。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内外结合,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中去探究课内教学所不易探究的问题;去领悟课内教学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验证课内教学中无法体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可持续的学习动力。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只有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构成物理教学中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好恶,就是对物理情感的一种反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动力是否有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充分激发学习热情。首先,以尊重为前提、信任为原则,以人为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愉悦的空间,用信任和激励燃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其发散思维的精神。其次,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氛围。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疑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将直接影响这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把握时机,巧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迅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发挥。在教学中我精讲、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教学中我首先提出一系列与这节课知识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授完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哪些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各采取哪些措施。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了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三、积极创设物理情境,采取“散”式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变通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应适时、积极创设物理情境,采取“散”式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借助典型实例和实验,通过各种不同的思维发散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渠道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命题的发散和解法的发散两种发散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
所谓命题的发散是指变更命题的条件、结论或变化命题的形式,而命题的实质不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维、归纳、概括,从而多角度、多方向地揭示命题本质。这样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解法的发散是指解题方法的发散,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探求不同的解答途径,或对不同的问题利用相同的方法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领域。除了常规的解法和实验方法外,还要启发学生探索巧解、速解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对此作出归纳总结。利用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思、多练、多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体会物理思想,优化解题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使思维“散”在广阔性和深刻性中。
四、注重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很多现象都涉及到物理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对物理的亲近感和探究兴趣,使他们想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使课内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供广阔天地。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室及家中照明电路,看各个用电器是怎样联接和控制的,具有什么特点,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亲自观察、实践感知,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种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