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差异教学应用于大学体育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尚瑞花

  摘 要: 因材施教原则是现代化教学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按照其目标试行的“差异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大学体育课必然接受差异教学理念,同时也阐明了大学体育课差异教学中预见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差异教学 弹性化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在主体性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的划一性、课程基本目标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是关系到能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目标,能否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大问题。而差异教学正是强调“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实施有差异的教学”。针对传统划一性教学只重视教学的预设性,差异教学更突出强调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本文在阐释大学体育课必然接受差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阐明大学体育课在差异教学中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及其实现途径。
  1.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
  差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差异教学突出强调以下三点:第一,“为了差异发展”。教学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之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因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统一的生活规范,而在于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第二,“从差异出发”。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或前提,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同时,学生之间丰富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巨大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第三,“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差异共享中实现个体的差异发展。
  差异教学终将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有利于促进个性化社会的发展。
  2.大学体育课接受差异教学之必要性
  解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进行了数次教学改革,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都摆脱不了“一试验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命运,纠其原因其中与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不高有很大的关系[1]。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根据姚蕾对中国中、东、西部2250所学校进行调查,反映出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遇到较大困难,其中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如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入,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没有像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那样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得长期习惯传统大纲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2]。体育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依据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与安排所有教学内容。包括学习阶段的总体规划,各个学段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设计,最终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这种划一性教学只重视教学的预设性这一特点,抹煞个体差异,忽视个性发展,既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违背人的发展规律,是平等教育表象下实质性的教育不平等,不利于社会民主化进程,也不利于促进个性化社会的发展。
  21世纪是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必须坚信“人人都能成才”,“人才是多样化的”,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差异教学理念应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面临三大现实:高校生源体育知识结构的不平衡、体育活动和体育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学校体育意识形成的两极化[3]。面对这些差异与不平衡,体育教师要承认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看作教育发展的空间和不断开发的资源,真真正正地认识到班级内差异教学的价值所在。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接受差异教学理念,而且要努力寻求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学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3.实施大学体育课差异教学――“弹性化教学”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律可循的活动。所以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安排即体育教学活动的预设性。而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境是独特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的真实进程还需要在预设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不断生成,这便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状态决定。所以预设性与生成性是辩证统一的。
  在大学体育课差异教学中,要实现体育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实施“弹性化教学”势在必行。从体育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范畴出发,“弹性化教学”是指将体育教学活动的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前后关照、相互呼应的一种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预设“弹性化课程方案”和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两方面。
  在差异教学中,虽然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但并不是主张不要课前预设,而是强调在课前预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构建“弹性化课程方案”。“弹性化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具体来说,大学体育课教学预设中的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表现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又是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第二,教学过程设计的弹性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表现为过程设计重在设计教学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全过程关联性问题上,至于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示范、讲解、提问,学生活动的具体时间,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具体方式等细节问题,则不必做出刚性处理,可只设计出一个大体思路或者设计出多套方案,以作灵活处理之用。这样的教学看似不够精细,实则为差异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弹性化教学除了体现在“弹性化课程方案”的设计外,还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及时捕捉和积极利用,体现在对预设的课程方案的合理调整上。当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时,体育教师应及时地对其作出判断,分清其性质与价值,作出弹性化处理。对于那些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偶然事件,即使它可能会打乱教师的教学预设,也要及时地对原有的课程方案作出调整,抓住契机,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创作。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进步,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进步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有无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或教师是否完美地完成教案设计上。相反,对于那些对学生发展没有太大生成意义的偶然事件,则需要采取冷处理的策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能否对课堂偶然事件作出恰当的处理,往往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是新任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大学体育教学真正为全体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让每一个人受益,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探讨教学的前沿问题,不断地深化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是一种有效方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差异教学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提高体育教育目标达成度将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体育科学,2004.12.
  [2]刘成.近年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王朝晖等主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4]曾继耘.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