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走进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慧珍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论述。已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
  一、探究数学规律
  最近看了北美数学教材介绍,给人一个突出感觉是:教学内容现代化,密切联系实际。他们教材的插图都是真人、实物的照片,使人有一种现实感――数学不可怕,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建立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数学知识应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匀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激励学生创新。
  二、感悟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被反复证实的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程序,是数学思想具体化的反映。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思想对数学方法起指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善于设计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数学中转化、代换、对应、分类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a-b-c=a-(b+c)的规律,可举例:星期天小光带了25元钱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先花8元买了一本小辞典,又花7元买了一个钉书机,小光应从25元里拿出( )元钱,营业员要找回小光( )元钱,这时小光还剩( )元钱。算完后用算式表示,结果学生列出了:25-8-7,25-(8+7),10-8+10-7+5,20-8-7+5,20-(8+7)+5,2+3+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结果相同,自然体会出多要减少要加。
  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学到课本上没有提到的方法,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去减,这个方法更贴近学生生活。
  三、构建数学模型,开放教学
  物理学家玻尔曼说:“模型,无论是物理的,还是数学的,无论是几何的,还是统计的,已经成为科学。以思维能力理解客体和用语言描述客体的工具,它意味着科学不再是在直接谈论客观实在。这一观点目前不仅遍布于自然科学界,并且已使科学哲学为之改观。”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数学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化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后,教师要随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春节快到了,学校总务处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西洋参”,准备送给6位退休教师。这种“西洋参”,包装盒从外面量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8厘米,王老师付过钱后,请售货员用包装纸包装一下,再用尼龙绳扎好拎回学校。请你帮着设计一下,扎好方法。至于用哪种包扎方法,这就要看售货员的想法和王老师的要求了。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使学生自然地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