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实现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现良

  摘 要: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所以我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探讨,而且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研究。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悟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学习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们在研究教师教法的同时,也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得设计具体的学法。例如:“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猜想:如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P69图13―22所示,从电流的流向上看,点a的电流最大,点b的电流次之,点c的电流最小。此时出现了使学生体验认知冲突的最佳时机,可为学生提供3只电流表,分别在a、b、c处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探究,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放弃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建构正确的电流概念。
  二、在实施教法之中点拨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教学生学会听课。
  有这样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次提问,都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老师讲课的要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他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适当的“火候”,结合知识教学有机地讲述:①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授课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学科有些什么不同。②初中物理中力、光、热、电四大部分各有哪些不同。③初中物理各种类型教材,在讲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点。④自己讲物理课时有哪些习惯,学生应如何做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听好课。
  2.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方案、操作实验、分析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师的思路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系统,且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和班集体的步骤的展开而展开,这样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能力。学习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要教会学生从自己看课文的感悟结合教师的点拨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搞懂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例如:对热量概念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概念揭示出来以后,让学生看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问:“热量这个概念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答:有热传递过程。)“热量概念实质是什么?”(答:转移能量的多少。)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明白“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是错误的。另:学习物理基本概念,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两灯泡串联,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强度相等。”就可反过来问:“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强度相等,则两灯泡一定串联,对吗?”还可以问:“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强度相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正、反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基本概念,再应用时就得心应手了。
  三、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除了课堂上的讲授、示范外,在课后的辅导中,再在学法上给予指导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我认为主要应抓住如下四点。
  1.对于物理课的学习,老师们常常强调注重理解,反对“死背硬记”,这是对的。但却常常被一些学生误解,把必要的认真阅读教材、对物理定律、公式的记忆,都说成是“死背硬记”,一概抛弃,头脑里只有一点似是而非的、模模糊糊的轮廓。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加强记忆,战胜遗忘。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一切学习活动。物理课学习,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贮存知识的过程,记忆则是重要的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中,除继续强调注重理解、反对死记硬背外,还应抓好两点:①充分认识记忆在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正确区分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记忆与“死背硬记”的界线,提倡认真记忆。②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为提高记忆效果,战胜遗忘,必须帮助学生在认识记忆和遗忘的生理过程及性质、加强记忆力的心理要素的基础上,逐步练习应用类比记忆法、系统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辨别特征记忆法、及时记忆法、分布记忆法、交替记忆法等有效的记忆方法,从而战胜遗忘。
  2.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三步走:一是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分清问题的属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例如:“一只标有6V 6W字样的小灯泡,如果把它接在9V的电源上,并使它正常发光,应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然后界定:必须给小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本题直接可知――电源电压9V,间接可知――正常发光,根据字样求出电路中电流。显性未知――R的大小,隐性未知为――灯泡电阻。所以解题时从隐性未知入手,求出R2=?=?=6Ω。又考虑间接条件可知,有R中的电流和灯L中电流相等的为I,而I=?=?=1A(引导学生思考作答),然后结合直接可知,就可方便求需串联一个电阻值为3Ω的电阻才能使灯正常发光。二是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伏笔。把教材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和争论,例如:教学《摩擦力》之后随即提出:还有哪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督促学生猜想探究,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4.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列内容提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较好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
  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示范引导,重在引导。教师主要责任是给学生以指导、建议和鼓励,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讲。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凭借物理教材,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带领学生“入”物理学习之“门”,“上”物理学习之“路”。这样就能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怎样学问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
  [2]新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