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新兴

  摘 要: 小学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但又非常重要。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抓住六个字:“情”、“哄”、“奇”、“真”、“美”、“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尔・朗格朗说:“所有的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
  小学生年龄小,单纯,可塑性强,老师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比较抽象,无论教还是学都较为困难,那么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一个“情”字
  良好的师生感情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催化剂。老师若能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去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想,经常结合生活事例和故事说明数学的重要性,逐渐诱导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逐渐喜欢老师,这样学习也就会比较积极、轻松、愉快。
  二、抓住一个“哄”字
  “哄”字在这里就是表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富有个性,自尊心强,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善于发现捕捉身上的闪光点。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学习进步了,应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同学上课都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自信心增强。
  三、抓住一个“奇”字
  小孩都有一种好奇心,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希望知道究竟是什么或为什么。例如在教学一位数运算时,我请同学们伸出双手,反复拨弄十个手指头,进行各种运算,进而使他们感到手指头的神奇作用,加强对数据的感性认识,记得牢靠。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我从家里带来很多大豆,准备了几个信封,每个信封里放10―100粒豆子,放在学生的桌子上。学生感到很好奇:老师要干什么呢?我告诉学生今天要进行数豆子比赛,而且还要摆好后让老师一眼看出是几粒。学生兴奋得不得了,于是热烈地讨论起来,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参与了进去,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时我看到有的学生以“十”为单位,就告诉他们:“老师知道这堆豆子有几粒,还知道哪位同学的豆子有几粒……”学生们很惊讶,一下子就安静下来,陷入了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激起学生的思考后,自然而然引出今天讲课的主题:在进行较大数量(两位数)运算的时候,应以“十”为单位。这样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自愿地进入教学情境,自发地引起讨论。没有老师的指令,教学气氛自然、亲切、浓厚,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四、抓住一个“真”字
  许多老师习惯用教具,学生也习惯成自然,毫无新鲜感。我尽可能让学生用真实的物品来操作演示。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真实的人民币去操作,去买真实的物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兴致非常高,而且互相商量出了不少具体实际的好办法。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用书上的图片效果好得多。
  五、抓住一个“美”字
  数学课也要让学生欣赏美,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课中的美从哪里来?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我用反面有粘性的彩色蜡光纸剪好各种形状,然后让学生来贴在黑板上,学生看到这么漂亮的图形,都抢着要贴,我让学生任意地贴,于是有的斜着贴,有的横着贴……学生得出了结论:任何一种图形无论怎样贴,形状都没变,只是改变了方向。这样学习,学生加深了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斜放、正放,也可以横放、竖放,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板演中得到了启发。再让学生用各种色彩鲜艳的任意大小的图形去拼出自己想象的图形,让他们自由发挥,进一步认识某些图形的特殊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抓住一个“新”字
  如果是新鲜事物,学生肯定很感兴趣。现在学生已习惯作业批改优、良、及格等级制,大多数学生对作业正确与否满不在乎,于是我设计了多种有趣的图案或文字,每逢节假日写上祝语或画上图案。开学的第一天的作业,送上一句名人名言,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如中秋节学生的作业中画个月饼,既让学生知道今天是中秋节,又让学生知道今天作业是否正确。有时,我还会在学生的漂亮作业旁打个五角星,贴上学生喜欢的卡通粘纸或进行旁注,写上一行让学生感动的文字。评语不停地翻新,过一段时间换一换,在学生感到“习以为常”前换掉。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采用人性化教育,用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