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翠果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上的课,等等。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更常用的是巧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进行互动探究的前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及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问题互动和活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例如:在学习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时,我们可用多媒体播放“七五事件”片段创设情境,探讨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问题。
2.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情境。
政治学科知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呈现的,并且文字材料、图表数据也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在运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创设情境时,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脉搏,让学生感到时代的气息;所选材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如政府的职能这一课,我就采用青海玉树地震材料及图片,以及重庆打黑事件图片,让学生探究政府的职能。
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这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呈现出来的情景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首先,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其次,小组长把各组员探究的观点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商讨;最后,各小组长在稿纸上写出自己小组的讨论小结,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自己理解的内容不要重复,对于一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着急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其次,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观点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本节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普遍性的观点和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言语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三、运用互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注意点
互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率,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体现老师在政治互动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在政治互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善教”。老师的“善教”是实施政治互动的基本前提,“善教”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政治教学中必须理清知识点,找准兴趣点。理清知识点,是教学依托的主线,是实现政治互动的载体;找准兴趣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手段。为此,老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要有效发挥学生在政治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政治互动中主要体现为“乐学”。学生的“乐学”,是实施政治互动的重要因素和前提基础之一。“乐学”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能动性,展现创造力。发挥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基础,集中表现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展现创造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态。学生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应在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学会创新,在“学”中“创”,在“创”中“学”。
3.妥善处理教、学关系,提高政治互动效果。教学双方融洽的关系,是实现政治互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展开互动教学中应倡导建立三个关系:一是平等关系。老师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应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引导者。教学中,老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充分挖掘和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研究的教学实践之中。二是合作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如老师可将政治问题分解成多个细节让学生去研究,在研究细节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加以指导,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三是交流关系。教与学本是一对矛盾,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学生讨论,也不全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既要善于引导,更要善于倾听。在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关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以良师益友的形象感召学生,以风趣的语言折服学生,以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
心动不如行动,只要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我相信肯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光岐.新课程条件下的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2]诠释经典,演绎现代.现代与经典报刊,2009-11-27.
[3]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