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桂梅
摘 要: 高中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文章提出,应选取好课外阅读的文本,并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高中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于新课改到底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改,我认为阅读教学仍然占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1]对“阅读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阅读仅靠读课本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事实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这大量的阅读指除课本外还要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都体现了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很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构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在高中教育中,阅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当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学生也能在课外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从而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因而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异常的重要。
既然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是不是就让学生在课外随便去读呢?显然不是,课外阅读是课本的延伸,课堂的延展,是有目的的阅读,自由的读更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选取好课外阅读的文本
课外阅读文本的选取要根据课堂和课本,要能够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将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取。
1.从文章的体裁出发来选取
语文课文的体裁由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组成。如我教必修一现代诗歌的《相信未来》时就让学生选取现代诗歌去读,选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当时我就给学生找了些诗歌,如北岛的《回答》、《一切》、《今天》,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耕耘》,舒婷的《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啊,母亲》、《双桅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让学生了解现当代的一些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让他们读时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和韵味,自己去总结现代诗的特点。
教必修一《祝福》与《边城》时,我就列出一些优秀的长短篇小说书目让学生读,长篇多在假期里读。教戏剧《长亭送别》时就让学生多读点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等等,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些戏剧知识的同时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教散文《我心归去》、《乡土情结》时就让学生多读名家名篇如贾平凹、季羡林、汪曾琪、余秋雨等名家的散文,从而让学生走进散文的天地。
总之,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选取的不同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种体裁的特点,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
2.从课文的作者出发选取
选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写作风格。这样阅读便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如教《我与地坛》时,我让学生去读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好运设计》等,小说《命若琴弦》,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史铁生。学习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就读读余光中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台湾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拳拳的爱国之心。
总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走进名家的灵魂深处,可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为此学生领略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的人生追求;理解了司马迁遭受宫刑而忍辱负重活着的无悔选择;读懂了鲁迅的站在荒原里大喊无人问津的孤独与寂寞。为此,学生们与走进他们心灵的民族灵魂的智者进行对话。
3.从课文中的同一题材出发选取
新课改就是按照模块分不同的主题来编排课文。因此,按同一题材选取阅读文本更便于课内外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更能彰显新课改人文性的编排理念。所以在教读“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板块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能够体现人性中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如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莫泊桑的《羊脂球》,沈从文体现湘西生活的小说,旅美作家严歌苓体现人性的小说,以及呼唤人性美的电影《天下无贼》,等等。
二、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上文阐述课外阅读文本的选取实质是解决了课外阅读读什么的问题,那么下面解决的就是课外阅读怎么读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才能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而不是只留在老师的口头布置上,解决学生可读可不读的问题。即使读的学生也是浮光掠影,追求情节,看完了事。这样的阅读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却收效甚微,这样的阅读属浅层次的。学生读过后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更谈不上读了作家的作品能带来灵魂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审美意识,加强人文素养,构建精神家园,必须把阅读落到实处。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
1.制订阅读计划
根据课堂教学选取好阅读文本后,规定学生课外多长时间读完某个体裁的代表作品或哪些作家的代表作或是哪些题材的作品。根据阅读的量时间可长可短,长可以是一个月或两个月,短可以是几天的时间。长篇的多放在假期。当然计划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调整。
2.阅读时要做阅读笔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要读书就离不开做阅读笔记,笔记上应设几个栏目:所读的书的题目、作者、体裁、摘录、提要、感悟、评价。每当所定的短期阅读计划完成时,我都会收阅读笔记然后检查,批阅,讲评。还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特别是高一时或是刚接一个班时,我都要一一检查、批阅,并进行集体讲评和个别辅导。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做法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某个学生某个时间段内读了多少,是否完成了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经过自己的感知和独立思考后又有哪些收获(包括知识的获得,思维的训练和思想养份的汲取,等等),只要一翻开他的课外阅读笔记,就都一目了然了。
我讲评时会选出一些读后感或是随笔师生共同欣赏、品味点评。如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有许多学生有了独特的体验,从他们的摘抄及感悟中就可以看出。
摘抄:“她到处给我找书,顶着雪或冒着雨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都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合欢树》
感悟: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我泪流满面。懂得了史铁生母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悟到了史铁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愧疚之情。为此,我想到了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每天早晨那挤好的牙膏,煮好的鸡蛋,倒好的牛奶……想到了这些,我情不自禁唱出了“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纸伞有人给你打……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是史铁生唤醒了我灵魂深处的柔情,让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是史铁生文中流露的真挚情感滋润了我麻木的心灵,让我想起母亲爱我的点点滴滴。是的,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久远。从明天开始,不,从现在开始我要用心爱自己的母亲,多为她做点什么。我要学会珍惜,感恩,回报……
评价:史铁生用合欢树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人的残疾最可怕的不是肉体上的残疾,而是精神上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
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学生读出了个性,读出了见解,读出了真谛。可以说每一次阅读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思考,阅读带给学生的是心灵撞击、道德的陶冶、精神的洗礼。而读书笔记就把这些融入灵魂深处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记记下了学生阅读的过程,阅读后的心得,个人的感悟,有机地把读和写结合了起来。学生做到了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读有所写,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必须做到让每个学生读书必做读书笔记且老师必查,查了必阅,阅了必评,评了必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老师选取的文本已经不够读了,学生们主动选取文本去读、去摘、去写。训练不久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正确自主选取课外阅读的文本,能够知道读好书,读整本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经典。
综上所述,是我在近两年来新课改中关于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据课堂教学与课本而进行课外阅读的实践。在这两年来,我的学生收获颇丰。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将伴随他们的一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不但养成了好的习惯,而且学会了怎样读书,由原来不愿读到爱读、乐读,由原来的不愿写、不会写到现在的爱写、想写。课外阅读让他们由原来的精神乞儿逐渐成长为精神的富翁。因为课外阅读已然为他们精神家园洒下了人类文明的种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子定会在每个青年心田里长出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这森林定会净化我们的社会,给人民带来一片绿荫。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