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俊锋

  摘 要: 学校教育应该一切以教学为中心而运行,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提高学籍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项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学籍管理 信息化
  
  我国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特意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令)(下称“21号令”),旨在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1号令”于2005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2005年3月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规范化了各高校的在校生管理制度。
  在“21号令”中,学籍管理占了较大篇幅,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以及毕业、结业与肄业六大方面,这说明了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社会、和谐办学有了明确的政策指示作用。如何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等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1.现状
  在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开办不久的民办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对招生就业等有直接效益的工作比较关心。而对教学工作,包括对学籍工作不太重视,认为这些工作比较简单,没什么突出之处。但学校一切工作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而运行,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教学工作有重要的规范、促进作用,但从各民办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得知,学生数据常缺漏、信息量不够丰富。各校信息互访有困难。
  2.学籍管理工作尚未完全信息化的原因
  2.1民办高职学生入学类型复杂多样。
  高职学生的种类复杂,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职类高考(下称“3+证书”考试)报考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入学考试有所不同,本科院校的入学考试分别为少量的自主招生及普通高考为主,而高职院校的入学考试分别为少量的自主招生、普通高考和“3+证书”考试。一些学生规模较少的高职院校甚至在教务管理部门学籍管理岗位中同时兼顾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2.2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
  现在一些开办不久的民办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学生生源省份也逐渐增多。各省的高考报名数据不尽相同,导致部分学生的个人资料进入学校学籍系统将有个别字段留空,学生数据常有缺漏的情况出现。
  2.3各所学校的学籍信息接口未有国家标准。
  虽然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在使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由于各所学校使用的系统要不就是自己研发的,要不就是购买现成的商业软件。学生信息标准国家没有规定,各所学校的数据并不一致,各校学生数据的数据类型、长度也没有统一规定,各校数据接口不尽相同,而教育部权威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下称“学信网”)的信息不足,学生转学、专插本或者学生参军当兵三等功转入本科学习就需要交换各所学校的学生信息,学籍信息接口需要对应。
  2.4民办高职学生入学门槛低,对教师收集学生信息有抵触心理。
  在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基本被安排在第三批B线招生,也就是最后一批的录取分数线。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新时代学生个性较强,对老师有抵触心理。高校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就需要与学生家长有互动行为,信息量不足或者信息没有及时数字化将会大大地限制教师正常工作的开展,延误最佳的教育时机。教师需要从浩瀚的档案文件里面查找被教育学生的资料,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多,教师查阅资料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不同部门重复查阅同一份资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将是极大的浪费。
  2.5学籍信息化不完全导致冒名顶替现象时有发生。
  震惊全国的“罗彩霞事件”让我们发现了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学校无法仔细审核新生。此番严重的事件发生过后,国家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查清楚现在在校大学生中是否还有这种情况,包括在学信网数据库中开发新的在校生全国匹配功能。2009年6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出《关于核实普通高等学校重名重身份证号在校生学籍的通知》,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的风暴来临了,要求对同姓名同身份证号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学籍进行排查,民办高校作为此次排查的重点。从2009级开始,学生学籍信息全部附上照片,以便高校在报到注册时核对学生相貌。这些冒名顶替者不仅误了受害者的一生,而且社会危害性很大,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3.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意义
  3.1纸质保管档案已经成为历史,学籍信息化永久存放,随时调档,随时打印。
  长期以来,学籍管理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依赖人工,而非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籍信息,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人工管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学籍管理的某些不规范,导致学籍管理“事倍功半”。而信息化之后的学籍信息将可以永久保存,需要的时候随时从电脑里面调出来打印,方便快捷,准确安全。
  3.2采取二代身份证刷卡报考,辅以录取通知书报到注册,减少冒名顶替事件发生的几率。
  二代身份证里面都内含芯片,而芯片信息是公安部全国联网的,普通高考考生报考条件限定必须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全国绝大部分学生的报名时间已经领取身份证。因此,采取二代身份证刷卡报考,辅以录取通知书到高校报到注册,这将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冒名顶替事件发生的几率。
  3.3上级有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高校的学生数据。
  国家应从学信网开始,完善并丰富学生学籍信息,教育部牵头规范学籍信息的国家标准,让学生在转校后学籍信息在合适的接口交换。这就能保证学生在转校后不会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转入学校也无需再次进行信息采集。
  3.4通过短信互动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联系。
  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而校方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填报的学生家长手机号码加入短信互动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期间表现,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3.5推进高等学校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资源共享方便,利用率最大化。
  信息化、自动化是全球教育的趋势。1998年1月,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演说时,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在近十几年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自动化的脚步越来越迅速,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面。以后,教育管理也会逐渐加快步伐,力求让资源共享更方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4.结语
  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强度、难度都相当大,工作结果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工作要求准确、安全、科学。
  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现在的手工管理必然成为历史。在这个信息化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和探索,同时也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和配合,这样才能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令).
  [2]关于对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初探.
  [3]浅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