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输出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新颜

  摘 要: 为造就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加强输出能力培养。只有从学生的输出意识、教材体系、考试形式等各个环节加强输出能力的培养、考查,才能使大学英语教学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输出能力 培养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的听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他们的“说”、“写”能力一直偏低,形成“哑巴英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输入轻输出造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社会和大学生本人都对外语输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造就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跨世纪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输出能力的培养。
  从语言学习理论来看,语言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三步:语言输入(input)→语言吸收(intake)→语言输出(output)。由此可见,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重视语言输出,也就是说不重视“说”、“写”能力的培养,那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也是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
  1.提高学生的输出意识
  从小学到中学,由于课时、升学压力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已习惯了上课被动听、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他们很少有机会用英语交际。步入大学,教师应告诉学生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为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适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多开口、多动笔,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输出意识。
  2.在精读教学中加强输出
  精读课是大学英语的主干课程,备受师生重视,我认为有必要在精读教学中加强输出能力培养,其具体做法如下:
  2.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题、难句翻译、查找背景知识等。实践证明,做好课前预习不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保证。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既然布置了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就要有检查、有点评,以保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将课堂授课寓于提问之中
  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主要场所,需充分高效利用。为此,教师要尽量缩短授课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讲解课文前,教师可就预习题进行提问。在通常情况下,经过课前准备,不少学生能够提供答案,尽管有时他们的答案不够系统或比较片面,但毕竟学生思考了、努力了。在学习课文中,教师适当提问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对授课的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节奏。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就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风格等进行提问,避免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只见树不见林”。这样,学生自始至终被置于有引导、有启迪的提问中,在反应和回答问题中自觉不自觉地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夏纪梅,2000),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布置课后写作任务
  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文章概要等,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3.在听力教学中加强输出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上教师只管放录音、对答案,学生只听不说的现象并非罕见,其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容易疲劳走神。而听说结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听时绷紧的神经,还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自己在听力材料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巧运用的实际交际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听说结合常见的形式有:简答题、情景对话、复述大意。简答题即教师根据听力材料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听1―2遍后作简要回答;情景对话是指教师设计一个与所听内容相关或相近的情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教师巡视检查,提供帮助;复述大意即让学生听完材料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所听内容。此项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可要求过高。
  4.加强汉译英练习
  “译”是五项语言基本技能中的最后一项,也常常被忽略,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加强汉译英练习对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十分有利。首先,汉译英练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培养语感。其次,汉译英练习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帮助他们说出、写出地道的英文。许多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课后练习中都有汉译英这一项,但目前学生手头教参书繁多,如果教师再布置此项作业,难免有些学生投机取巧,照抄照搬标准答案。为此,笔者建议教师从报刊、杂志上挑选内容较易、接近学生水平的句子、段落供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并及时点评、讲解。
  5.选择注重输出能力培养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必须选用相应的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十分注重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加大了输出练习的量。比如每课后面的Part IV就是与主题相关的口、笔语实践活动。该项练习主要是小组讨论和短文写作。在学习完Text A和Text B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主题展开讨论,然后学生根据讨论情况进行短文写作。
  6.以考促学,发挥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20年来,在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四、六级考试题型也在不断改进,如在听力部分增加了复合式听写;阅读部分增加了简答题和英译汉;写作部分设立了最低分等。1999年5月开始的大学英语口试也在部分重点院校试行。有研究认为,“自从1999年设立大学英语口试考试试点以来,不少学校已开始转变教学思想,从片面追求简单通过率到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有些学校针对大学英语口试编写教材,开办口语班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英语课上大家踊跃发言,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金艳,2000)。但是,由于组织口语考试困难大,要求高,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们尝试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增加口语考试,占总分的15%―20%,这一做法调动了师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7.结语
  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学生输出意识、教材体系、考试形式等各个环节加强输出能力培养、考查,才能使大学英语教学跟上时代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界,2000,(4).
  [2]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