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中“快乐指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治国 陈 浩

  摘 要: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现实困境之中,如何摆脱这一难题的束缚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武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不同的理论背景讨论武术教学以快乐指南作为课堂教学原则的理由,试图赋予现代素质教育快乐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功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 快乐指南 理论基础
  
  1.引言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和培养大量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和国家的重视也使得高职教育发展状况良好。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要求,从宏观上提出了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在质量、规模上的任务,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微观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同时,高职教育不但要交给学生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终身教育的观念,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终身体育为这些社会将来千千万万的人才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武术,作为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体育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之中。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就通令全国各级学校,将国术课程正式纳人学校体育课程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并且对其教学时数、教材选编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级各类武馆武校的兴办如火如荼,在各级全日制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武术的开展受到了热烈的欢迎;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的要求,2004年9月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各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认为,基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武术教育,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技术为本;快乐指南;健康引领;文化为根。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来就重,体育课具有一种在放松心情下学习体育知识和技巧的功能;武术教学更是由于武术本身的博大精深而具有多重选择性,这一点更是契合了我们快乐学习的指导原则。
  本文着重从理论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要遵循“快乐指南”这一原则。
  2.“快乐指南”的生理学依据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大脑的某些区域和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学习,这些部位会产生保护性抑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保护性抑制会进一步降低学习的效率。而在文化课学习之后的武术课堂教学会引起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从而使进行文化课学习的大脑部位得到休息。武术的动作属于非周期性动作,这类动作一般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动作难度控制在“最近发展区”[1]之内,使动作的结构符合人的大脑记忆规律,使学生通过强化建立动作定型的生理模式。如果学校、家长和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架”,那将对学生的学习将是极大的帮助,帮助学生的机体对运动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2],促进学生武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破坏或者维持会引起学生各种情感的产生。巴甫洛夫认为:“当认为,在建立和维持动力定型的情况下,大脑两半球的神经过程是符合于我们通常称为两种基本范畴的情感的东西的及积极的与消极的情感,以及由于种种情感的组合或不同的紧张性而发生的一系列的色调的变化。”(巴甫洛夫选集,科学出版社,1955:285)一般来说,动力定型得到维持,会产生愉快、高兴的情感,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则产生痛苦、失望的情感。另外,由于武术运动在能量供应上属于糖酵解供能系统和磷酸原供能系统,这使学生练习武术时会很快动员身体机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给大脑提供更多的营养,这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与神经机能转换过程的灵活性得到大大的提高。这对于武术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由文化学习环境转换为武术学习环境所引起的新奇感,以及武术学习过程本身所引起的成就感都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稳定的快乐情绪,而这些正是我们的武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3.“快乐指南”的心理学依据
  一般来讲,高校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心理阶段,各种不同的能力都在发展之中,思维的灵敏性增强,个性特点外显,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心理上的好奇促使大学生对各种课外活动都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武术或飘逸舒展或刚猛有力或轻灵沉着的动作,众多的拳种流派,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得在心理上大学生就有学习并且学好武术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强烈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教学目标的要求[3]。如果在武术课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维持并实现,那么他们就会有新的更高层次的心理性动机的产生,他会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根据心理学知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当中总是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过程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如果对于某事物采取的是欢迎、赞赏的态度,人们会主动学习、认识并且会在完成这个过程之后产生满意、高兴、愉快等的情绪。如果对某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那么人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就会感到失望、愤怒、不满。教师应当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4],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我们要做的是依据心理学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武术的心理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给他们能够学会、学好的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成长。
  4.“快乐指南”的教育学依据
  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口号,以后各个教学领域都以此为根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快乐教育方式,在体育领域则提出了“快乐体育”的口号,并由此引发了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其实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就不乏和快乐教育类似的理论,比如我国著名的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等教学理论[5],其阐发的思想就包含不要压制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这样的内容。在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制度都起了很大的影响。赫尔巴特强调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天性,不要违反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的情感目标对于我们的快乐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之一就是调节人的心理,促进心理健康,体育教育的教养功能、美育功能和心理品质教育功能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快乐学习,以及教师的快乐教学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要在融洽、合作、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教学一体,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习练武术的乐趣,这样,我们的快乐武术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之,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快乐教学,以快乐教和快乐学为目的之一并始终贯彻快乐教学原则,那么,武术教学水平必定会不断提高,武术普及程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荣华.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
  [2]邓树勋,王建,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0.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96.
  [4]约翰・桑切克著.周冠英,王学成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06.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092.htm